要闻动态

机关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机关建设

让“五水”共治润泽大美幸福城——省政协“科学利用水资源、解决我省水资源匮乏问题”监督性视察见闻

  “缺水”这个词,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和我省东南部的天水市、陇南市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事。但是,就在几年前,受城市发展提速以及地下水日趋枯竭等因素影响,天水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间歇性停水、高层断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而在陇南,受地形影响,全市大多数人口居住在高半山区、耕地多为山地,“水低人高、水低地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近年来,随着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通水,长期困扰天水城区群众的用水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而陇南市则通过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利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4月18日至22日,省政协“科学利用水资源、解决我省水资源匮乏问题”监督性视察组先后来到陇南、天水两市,通过实地走访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深入分析探讨科学利用水资源、解决我省水资源匮乏问题的具体做法和创新经验。 

  重大水利工程让百姓喝上放心水日子更甜美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终于也喝上了洮河水!”即便在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通水4年之后的今天,居住在天水市秦州区的李明依然难掩喜悦之情。因为,他曾经尝过“缺水”的滋味。李明清楚记得,2015年夏天热得最难耐的时候,痛快地洗个澡居然成为一种奢望,眼见着水来了,可还没等冲干净身上的泡沫,水又停了,那段时间,囤水成为保证全家基本生活的关键。
  2019年9月27日,随着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李明一家和秦州区80余万人口彻底告别了饮用高硬度地下水的历史,喝上了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4月下旬,省政协视察组一行来到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秦州区藉口镇杨家湾调蓄水池实地了解情况。春末夏初,放眼望去蓄水池水面碧波荡漾,青山微绿,一派生态和谐的自然景象。“这就是洮河水,蓄水量达155万立方米,设计输水能力每天15万立方米,完全能够满足城区80万人饮水需求。”水投天水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峰自豪地说。
  仅仅“解秦州之困”不是终点,确保麦积城区群众也能早日用上洮河水,成为2020年天水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天水市政府与省水投公司迅速组建成立天水水务集团,开展城区水务一体化合作。如今,洮河水终于也流进麦积城区千家万户。
  据了解,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与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四干渠末端首尾相连,途经武山、甘谷两县,穿越渭河、藉河,进入秦州区藉口镇杨家湾调蓄水池,再到藉口水厂,引水长达270公里,共建成库容155万立方米调蓄水池1座,隧洞8座16.35公里,暗渠4.31公里,铺设输水管道67.45公里,应急引水枢纽1座,各类阀井119座,配套完成管理房及供电、自动化管理等辅助设施。通水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天水城乡群众的生活用水和二、三产业发展用水问题,为天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据了解,长期以来,天水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乡供水、防洪减灾、农田灌溉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体系,全市水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水网布局不断优化,为实现“建强副中心、走出新路子”的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用制度管水用水 

  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早早”入夏的武都区气候宜人,傍晚时分,市民们三五成群,漫步在白龙江畔的湿地公园,吹着晚风,呼吸着清新空气,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美丽的生态画卷,是武都区持续推进全区河道管理“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果。为更好地推动河湖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促进河长制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武都区建成陇南市首家智慧河湖监测中心,对全区“一江十九河”实现了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和敏感水域的在线实时监控,通过视频监控这个“千里眼”,将被动治理化为主动制止。如今,网络成为巡河新工具,线上巡、网上管,治河正向“智”河逐步转变。
  据了解,近年来,陇南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责任,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强农村河湖环境治理,形成联防联控的河湖管理机制,空间管控趋于完整,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持续达到100%,河湖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渐恢复。
  在宕昌县南河采砂产业园,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大家正在为投产运营做最后的准备。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告诉视察组,这个采砂园区采用压滤系统,将砂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水全部打入浓缩罐内迅速沉淀,沉淀后的清水循环利用,分离的泥浆则用于制砖、园林绿化、平复河道等用途,真正实现了“封闭式、工厂化、生态型、高环保”的生产标准,完全避免了污水直排,杜绝了传统砂厂的小、散、乱,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
  视察组了解到,陇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从取水到用水、排水全程各阶段联合管控,全市范围内取水口均办理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取用水行为。2021年全市地表水用水量1.534亿立方米,地下水用水量0.1998亿立方米,地下水用水量仅占总用水量的12%,通过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切实保护水资源,实现了用水“双控”目标,水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全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有力支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 

  天水,虽因“天河注水”得名,但却是一座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城市,全市水资源呈现出人均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调蓄能力偏低等特点。
  为此,天水市有关部门向视察组建议,要科学构建水资源配置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引洮供水二期天水配套工程、曲溪城乡供水工程,构建全市骨干水安全供水网络,打通跨流域、县区水资源调配通道,逐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问题;同时,不断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引导工业企业实施循环化改造,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陇南,虽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542立方米,是全省人均量的2.3倍,亩占有量806立方米,是全省亩均量的2.2倍,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十分突出。比如,节水载体创建和非常规水源利用量需进一步加强,缺少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回收利用基础设施,中水仅靠机械运输少量回用,无海绵城市等大型雨水收集利用建设项目;从城乡居民用水看,西和、礼县、宕昌、徽县、康县等5个县无远期保障水源工程,需建设骨干水源工程。
  为此,陇南市有关部门向视察组建议,建立健全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实现计量全覆盖,全面推进用水管水向精细化迈进;进一步争取河湖健康评估、美丽幸福河湖示范创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建设,加快把陇南建设成为甘肃绿色发展典范城市;同时,加大节水工程建设,申请中央各类水利项目资金和专项债券,构建水利工程体系,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构建现代水治理体系,加大农业、工业、城镇管网等节水改造,促进雨水、中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