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凝聚共识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各方面 不断增强政治能力协商本领和为民情怀
□ 张永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这既凸显了人民政协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人民政协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特殊优势,为新时代更好坚持人民政协制度、发展人民政协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着力重点。无论是政协组织、还是政协委员,都必须切实把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的责任扛在肩上,在方向上守正、方式上创新、方法上改进,切实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十二届省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在积极探索、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由省政协党组牵头,编纂出版了《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探索与实践》专著,系统全面总结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历史发展、经验启示以及新时代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实践路径,为全省广大政协委员、政协组织和干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凝聚共识的目标要求,深入践行、持续做好凝聚共识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理论指导。
结合近期的学习和思考,谈三点认识和体会。
一、凝聚共识必须始终坚持把牢思想政治引领这个制高点
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最重要的是把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凝聚到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上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动摇,凝聚起各党派、各界别、各人民团体以及人民群众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着力把党的主张转化社会各界的共识,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厚植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广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十二届省政协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广泛凝聚共识的首要任务,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在《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人民政协报》《学习与研究》《秘书工作》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50余篇,带动各级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撰写理论研究成果600余篇,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团结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切实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解和认同,有效夯实了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凝聚共识必须始终坚持立足深入协商议政这个基本点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必须自觉从国家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角度来思考,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履职实践中发挥优势作用,真正做到遇到问题多协商、双向互动会协商、坦诚相见真协商、充分交流深协商,切实通过广泛协商议政来广集众智、广谋良策、广聚共识。
十二届省政协坚持把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作为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途径,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全省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共召开各类协商会议69次,报送建议案、调研视察报告140份,审查立案提案3718件,编报社情民意信息370篇,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285次,协商议政“专”的水平、“商”的质量、“言”的价值明显提升,为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广泛汇聚了众智众力。
三、凝聚共识必须始终坚持着眼人民政协为人民这个关键点
人民政协为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政协必须始终遵循的履职理念。广泛联系群众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重要法宝。人民政协必须坚持春风化雨聚民心,围绕群众思想认识困惑点、利益关系交织点、现实矛盾易发点,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多鼓团结奋斗、齐心协力、共促发展的干劲,才能积极营造万众一心的社会氛围。
十二届省政协坚持把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作为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抓手,从涉及群众利益的公共决策做起,在乡镇街道建立委员工作站、协商议事室,推动政协领导力量、专委会工作、政协委员的“三个下沉”。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全省政协系统和政协委员通过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民办实事2.7万余件。这项工作既让市县政协履职尽责找到了抓手,为政协委员搭建了建言资政、协商议政的固定履职平台,又真正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增强了各级政协委员、政协组织和干部的为民情怀,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政协就在身边。
(作者系省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