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多元共兴引领高质量发展
——省级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省委十三届十五次会议提出,要实施强工业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谋划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打造新能源及配套产业,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从我省来看,实施强工业行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省两会期间,省级各民主党派和省政协委员,围绕省委决策部署,就我省如何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建言。
重塑传统产业优势
当前,欠发达仍然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高质量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但同时,我省也处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交汇叠加期,大的形势和环境对我省非常有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与资源禀赋和产业条件相适应的经济体系,甘肃高质量发展才有基本依托。
构建现代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优势产业要率先转型。甘肃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涵盖石油化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底子”曾相当厚实。省政协委员、省工信厅厅长臧秋华认为,我省应以固本强基为根本,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下大力气挖掘传统产业厚重优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具体来说,就是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围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生物制药等14个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优化“链长链主”制,从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大中小深度融通、强化要素支撑、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上,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以转型升级为驱动,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张庆昉委员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建议,要做精传统优势产业,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推动甘肃有基础、有优势、有主导能力的工业产业做强做大;围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优势,加强上下游企业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优势再造和升级换代;聚焦产业链发展短板和瓶颈薄弱环节,推动企业加大同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形成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扶持壮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是七大新兴产业之一。我省是全国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的条件得天独厚。在“双碳”框架下,构建甘肃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升级、实现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张庆昉委员建议,要发挥甘肃太阳能、风电等绿色能源优势,加强对清洁能源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尽快形成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为一体的清洁能源产业格局。同步考虑新能源装备制造、上游原材料、下游消纳产业发展,在本地企业培育和优势企业引进上双向发力,延伸产业链条,构建链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发挥适宜气候和能源储备优势,推广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建设,加强新能源本地消纳和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基础设施。
杨先春委员认为,在国家调整能源结构、扶持新能源的大背景下,加大对省内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鼓励传统能源企业努力适应新形势,把环境友好、清洁绿色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积极参与风能、光能等非化石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开发,提高新能源的供应比重。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郑小平委员建议,要依托全省具有潜力优势的上游基础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快引进和培育对全省产业体系发展具有支撑和推动作用的先进制造业,弥补产业结构的短板。培育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能源企业,特别是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引进和培育具有支撑作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做深产业链延链补链工作。以各类高新技术园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全国制造业企业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促进全省现有工业体系内的中小企业融入产业生态链之中,为制造业龙头企业积极提供配套产业服务,形成“抱团发展”新趋势。
构建高效完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推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结构性力量,也是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供需规模、专业化程度和行业分布上依然存在短板和问题。
对此,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应着力提升创新型服务能力,紧盯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面向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研发服务;紧盯新兴数字产业发展,积极承接“东数西算”大数据业务,谋划布局大数据服务链和大数据关联产业,加大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支持力度,搭建软件信息技术合作平台,推动产业数字化,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同时,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引导工业设计中心组建产业联盟,引进一批软件信息和大数据百强企业落户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大数据产业园,打造数字智能产业集群。
张鸣实委员认为,我省应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应完善现代服务保障体系,强化要素支撑,突出解决成本高企、结构失衡、转型困难等问题,尤其加快建立配套的现代金融体系,开发信贷产品、保险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项目的绿色信贷。同时,加大营商环境建设,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及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此外,发挥职业技术学院(基地)作用,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用工需求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衔接;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用工市场,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