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加强西北地区科技力量建设需要有新思路


  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甘肃省委员会主委尚勋武反映,加强西北地区科技力量建设,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西北地区科研骨干严重流失、人才引进难等问题,成为制约科技力量发展的瓶颈。作为西北地区科技力量标杆的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人才流失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西北地区重点高校人才流失的典型。
  造成西北地区人才“稳不住”“留不下”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国家对人才战略的宏观调控力度低。国家人才政策调控在上世纪50年代初是基本平衡的,但近年来这一平衡被打破。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东部地区依托经济发展的优势,大量引进优秀人才,包括从西北地区挖掘科研骨干。而西北地区在止住人才流失的同时,还要面对东部地区的竞争压力,在人才竞争上处于“负”起点。虽然近年来西北地区有了“人才回流”迹象,但由于国家在科技人才战略上缺乏宏观调控,东西部地区高校人才引进差距依旧很大,并有被进一步拉大的可能,东西部高校发展愈加失衡。
  二是西北地区在开放性人才政策中处于劣势。人才队伍建设与国家出台的人才政策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实施了大量的开放性人才政策方针,但大多是全国性的,局部性特别是针对西北地区倾向性人才政策较少且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在开放性人才政策环境下,高层次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西北地区较东中部地区相比明显处于弱势,甚至还存在人才政策“接不住”的现象。国家对科技人才的考核评价与资源配置缺乏对区域客观条件差异与相应补偿的考虑,不利于西部人才稳定和持续发展,东西差距进一步加大。
  三是缺乏留得住人才的科研平台。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布局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创新资源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和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甘肃布局少,加上历史欠账多、科研力量薄弱、缺乏科研平台等原因,科技人员申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难度大,所承担项目和资金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高层次人才在聘任期结束或退休后离开西北地区,造成科研力量的削弱和丧失,使得西北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很难持续提高。
  为此,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大对西北地区科研力量建设研究布局,使科技资源适当兼顾西北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科技水平同步提升。
  一、深刻理解中央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拓展对国家重大战略的认识,深刻领悟党中央对科技人才的关心和重视,突出科技人才工作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建设科技强国为契机,系统谋划、适度超前,尽快实施科技西进计划,推动东西部科技资源均衡配置,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二、加大对西北地区科研基地或平台的布局研究。破解西北地区高层次人才承载力薄弱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西北地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将西部科技人才建设提升到“一带一路”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加强西北地区科研基地或平台的布局研究,提高西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从国家宏观战略调控上,在西北地区谋划建设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重点支持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为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提供舞台,出实招下真功,增强筑巢引凤的能力,“栽好西部梧桐树,引来全球金凤凰”。
  三、研究制定支持西北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倾向性政策。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研究针对西北地区科研力量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倾向性政策,制定对西部人才流动的特殊管理办法,形成规范合理的人才流动秩序;针对西北地区实际情况改进高层次人才遴选办法;在教育资源、科技人才建设予以特殊的优惠政策,弥补西北地区高校人才战略上的劣势和不足。西北地区也要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入籍、落户、科研、创业等政策环境,吸引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向西北地区流动,破解高层次人才催生力不强的顽疾。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