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提案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提案工作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把争取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也是在省“两会”上,省政协经济委员会提交了《关于举全省之力积极培育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提案》,为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它的创建,将有助于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目前,我国拥有上海、合肥、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兰州市在内,还有南京、杭州、西安、武汉、成都、重庆等10个城市明确提出争创第五个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目标。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兰州能否脱颖而出? 
  兰州能否成为国家科学中心第五城 
  5五年前,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创建,为其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提升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此可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一个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一年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相继获批。不难发现,获批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较强的科教、科研综合实力,以及一定的大科学装置等软硬件基础。同时,一个城市或地区一旦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会大大改变和提升区域格局。 
  “十四五”期间,我省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一起来。因此,提案指出,甘肃省科技基础在西部地区优势明显,将其作为国家科技“大后方”进行建设,在兰州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等优势学科,接续布局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于拓展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保障国家科技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提案分析认为,兰州科研资源丰富,基础实力雄厚,培育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我省拥有重离子加速器、武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敦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海西大视场巡天望远镜集群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我省还拥有中科院兰州分院一院三所、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群,包括中央在甘科研院所17家,省级科研院所80家,本科院校17所,2020年在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兰州市排名第37位、位居西北地区第2位,在参与排名的27个省会城市中居于第19位。 
  此外,今年以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已就培育创建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明确提出“要以培育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有力抓手和重大契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兰州释放出的强烈意愿也得到了科技部、中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重要合作部门的积极回应。 
  发挥特色优势夯实科创基础 
  提案认为,兰州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先要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群为依托,聚焦核科学、能源科学、生态环境、空间科学等关系国家安全体系的重点科技领域,整合省内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推动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其次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发挥中科院在甘院所等科技创新主体的既有优势,联合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中国科学院支持,创建一批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与高水平研究载体。 
  同时,提案认为,要把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作为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科学与技术、生态环境、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重大设施平台集聚区和前沿交叉研究高地,形成科创带、文创带、农创带引领、夏官营片区、三角城片区、榆中县城片区联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总体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核能技术、草地农业、生态环境、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与能源化学、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产业。应尽快明确将榆中生态创新城作为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落地的主要承载区。 
  令人欣喜的是,近日,记者从提案承办单位省科技厅获悉,培育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目标已列入了我省“十四五”规划。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未来,我省将聚焦核物理、能源科学、文物保护、生态环保等独具优势、关系国家科技安全的领域,积极争取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创新载体、平台,打造多类型、多层次的创新体系,整体提升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夯实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条件。 
  记者了解到,目前,敦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产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已投入运营,兰州中子工程应用综合研究设施、特殊环境生态系统模拟设施等正在筹建。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兰州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必将成为西部地区绿色崛起的创新引擎。(邱瑾玉)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