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机关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机关建设

在“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在“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陈青 


(2021年9月24日)


  尊敬的上合组织副秘书长埃里克·阿西莫夫先生,尊敬的白俄罗斯驻重庆总领事德米特里·叶梅里亚诺夫先生,尊敬的李玉赋主任、王灵桂院长,各位嘉宾:
  胡杨翠荫阁道外,九层楼接日光华。在这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再次相聚美丽的鸣沙山下、月牙泉边,共襄文化交流盛会、共叙合作发展友谊、共商互学互鉴之策。这是落实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务实行动,也是促进沿线地区深度合作交流的实践之旅!
  首先,我谨代表甘肃省政协和欧阳坚主席,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修文以载道,知史以明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见证了人类文明开放交流、互学互鉴的辉煌历程。早在几千年之前,通过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以及丝绸、瓷器、铁器传到了世界,与此同时,也从世界各地为我们带来了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天文、立法、医药,以及胡椒、葡萄等珍贵物种。同样,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受到了伏尔泰等西方思想家的极大推崇,1688年,法国就出版了首部法文版《论语导读》。这充分说明,中西方文化因互学互鉴、兼容并蓄而交相辉映,人类文明因开放包容、交流交融而不断发展。
  文脉昌盛于传承,文化繁荣于交流。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文明的高地,就是我们历来注重学习其他文明的成果。比如,西汉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唐代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等,都体现着中华文化具有敞开胸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包容互鉴的特质,从而使中华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引领世界的潮流和发展的方向。美国学者坦普尔曾坦言,“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可以说,正是因为善于学习和借鉴,才使得中华文化一步一步走向博大精深,一点一滴实现多元多彩,谱写了传承千年的不朽巨著,留下了精湛深邃的艺术瑰宝,积累了种类多样的文明成果。
  人文交流的历史需要永久传承,互学互鉴的路径需要不断创新。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我们要倡导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搭建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我们举办“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就是想搭建这样一个对话的平台,通过这一交流的桥梁,有效推动以文明交流超越文化的隔阂、以文明互信超越文化的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化的优越。从而更好地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的力量、沉淀文明的因子。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塞,既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交流盛况,也沉淀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深厚底蕴,形成了具有多元特色、世界气象的敦煌文化,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交融发展的光辉典范。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文化同各种文化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敦煌文化之所以形成今天的盛大气象,就是因为善于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基因;敦煌文化之所以一直能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就是因为这里是文化交流的殿堂,中西方都能找到自己文化的踪迹。所以说,今天之敦煌,是人类之敦煌;今天之敦煌文化,必将因为中西方文化的互学互鉴而不朽。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因此,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好文化论坛这一平台,着力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人文交往、文明互鉴而不断探索,为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凝聚起更加广泛的共识。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