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脱贫攻坚/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脱贫攻坚

深刻在百姓心中的政协帮扶形象——写在省政协帮扶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之际

 

 

2021年的春天,注定将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镌刻下深深的印记。

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表彰大会上,甘肃省政协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称省政协帮扶办)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继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之后,甘肃省政协又一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获得殊荣。这样的佳绩,在全国政协系统中也屈指可数。

从2017年开始联系帮扶西和县,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曾是全省最贫困县区之一的西和县有2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累计减贫3.57万户、16.2万人,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帮助西和县脱贫攻坚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2020年,西和县作为特困县的代表参加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介绍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2021年,西和县委书记曹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从三年前说起。

全面动员部署 帮扶成果丰硕

不同于干旱少雨的河西走廊,地处秦岭南侧的陇南市西和县,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虽然这里气候宜人,却一山挨着一山,山路弯弯,盘旋往复。千百年来,大山环绕,贫困深锁,难以稼穑。

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为了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如期脱贫摘帽,甘肃省委决定由省政协主要领导联系帮扶西和县脱贫工作,并确定由省政协办公厅担任西和县省级帮扶组长单位。

2018年初,甘肃省政协完成换届,刚刚上任的十二届省政协主席欧阳坚,第一时间赶赴西和县访贫问苦。

坐在老百姓的炕沿儿上,听听老百姓需要什么;走在田间地头,看看地里的农作物长势如何;召开协调推进会,谈谈大家齐心合力为老百姓做些什么;为基层党员讲党课,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联系领导和组长单位,如何开展帮扶工作,省政协主要领导一直在思考。经过多次蹲点调研论证,一套组合拳先后推出:成立以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为组长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抽调10名干部专职从事帮扶的联络、协调、推进、监督等工作;选派1名同志到西和县挂职县委副书记、7名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长,深入一线开展帮扶工作;组织161名机关干部认领西和县6个贫困村533户贫困户,定期不定期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号召,以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荣,积极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自2018年以来,省政协主要领导先后25次到西和县蹲点调研,26次主持召开各类扶贫推进会议、协调会和对接会议,现场指导、整体推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在西和县扶贫工作中,省政协和各帮扶单位的身影无处不在,这既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担当。”谈起省政协的帮扶工作,西和县委书记曹勇也不由感慨万分,他说:“在脱贫攻坚的广阔舞台上,省政协不仅帮助我们攻克难题重点,而且与基层干在一起,苦在一起。”

问民所思所盼 政协就在群众身边

“群众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是省政协党组坚持需求导向,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对西和县困难群众最质朴的表白。

西和县长道镇石崖小学修建于十多年前,由于年久失修,教室出现了墙体开裂等现象,不能再满足当地孩子们上学的需要。经省政协牵线搭桥,一家爱心企业捐赠资金950万元进行原址重建。如今,一所现代化小学在原址上拔地而起,让这里的200余个孩子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原来学校的教室又小又旧,夏天热、冬天冷,孩子们也没有操场活动。现在重建了学校,而且是一所现代化学校,孩子们终于能幸福、快乐地学习了。”回忆往昔,石崖村村民张清正感慨万千。

蒿林乡杨魏村花椒种植基础好,但是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知识了解不足,省政协农业委专门请来了农业专家为群众授课,并赠送了花椒烘干机以及化肥。

蒿林乡赵沟村地下水位过低,难以满足农户灌溉的需求,省政协民宗委得知这一消息后,为赵沟村出资捐献了一台灌溉用离心泵。

洛峪镇康河村要发展村集体经济,省政协经济委积极帮助村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或自行种植方式参与村级产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

洛峪镇关坝村有剩余劳动力,省政协社法委协调有关部门对村里40余人进行了劳务技能培训。

……

群众有所需求,政协就有所呼应!

2018年12月,广州长隆国际会展中心内,由省政协主要领导带队,一场红红火火的西和脱贫攻坚项目推介会在这里举行。西和布鞋、西和草编、西和草药……60多种包装精美的农产品和乞巧文化产品,琳琅满目、绿色健康,吸引了众多广东客商的目光。

借力招商引资,助力脱贫攻坚。省政协主要领导多次带领西和县开展扶贫项目专题招商活动,先后在广州、深圳、佛山签约企业38家,落实项目55个,在青岛签约企业31家,落实项目32个,引进中国中药控股、云南百年置业等一批引领性强、成长性好的大型企业到西和县实施扶贫项目,累计引进项目170多项、引入扶贫资金10亿多元。

如今,在石堡镇,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已经拔地而起;在长道镇,省政协引进的陇南首个中美合资项目在此落地……省政协还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的优势,先后组织7批次港澳委员、民营企业家到西和县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协调组织系列扶贫项目推介会,推动奇正集团等民营企业与西和县签约启动扶贫项目10个,帮助建成扶贫车间55个。

着力机制创新 帮扶实现“大合唱”

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总人口45万的西和县里,既有中央定点和东西部协作对口单位,还有省级和市级帮扶单位,如何才能让这些帮扶力量发挥最大作用,产生最大效益?这是省政协主要领导一直在思索的。

在帮扶初期,每个帮扶单位负责帮扶几个定点特困村,扶贫对象分散、帮扶力量分散,脱贫攻坚就难以形成合力。大量的干部下去了,但是成效出不来,还会反过来干扰农村和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增加乡村和农户的负担。

难题面前显功力,责任面前靠担当。经过省政协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西和县蹲点调研,与当地干部一起“解剖麻雀”,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出来了——把来自中央定点扶贫、东西部协作、省市县各级帮扶力量整合起来,打通配置、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实现帮扶效益最大化。

机制一新,全盘皆活。

省生态环境厅不仅完成了联系8个村的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的改造,还帮助西和县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省人民医院除了把负责的两个村卫生室配置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好之外,帮助全县200多个贫困村建设标准卫生室,建成5个专业医疗中心,轮训了全部贫困村的医务人员,网上远程医疗服务实现了全覆盖。

省妇联发挥在组织劳务输转、开展家政服务上的优势,出面联系适合妇女的刺绣、编织手工劳作的订单,每人每月600-1000元的收入虽然不多,但让妇女在家庭中有了地位。

陇南市委政法委负责做好法制宣传和文明道德教育,以法制为基础,再进行道德的宣传教育,普及法律意识,宣传公民道德,让犯罪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为脱贫创造人文条件。

……

机制创新让各单位的强项、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短处得以规避,帮扶工作由过去的“独奏曲”变成了“大合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帮扶效果。

这一机制的创新,为西和县整县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以《甘肃省政协整合县级帮扶力量实现帮扶效益最大化》为题总结了省政协统筹开展帮扶工作的相关做法,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肯定。凭借这一创新机制,省政协帮扶办也在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用心用情用力 形象永驻百姓心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省政协把最会打仗、能打硬仗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最前线、最难处,合力啃最难啃的“硬骨头”。

驻村工作队纵向到底、帮扶小分队横向到边,全体干部动员覆盖到贫困户。一张织密的大网把政协的力量覆盖到西和全境。

政协帮扶办是扶贫工作的总指挥部,省政协主要领导指示,要谁给谁、抽调最强力量组建。帮扶小分队分作8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是由政协中曾经分管或从事过此项工作的地厅级干部牵头,经验丰富、熟悉基层情况,统筹起各种资源来得心应手。驻村工作队,都是省政协选派的青年才俊,到贫困地区为老百姓干实事,磨炼的是意志、积攒的是本领、升华的是精神。

有4名省政协机关干部,刚刚完成了在省内其他贫困村的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在得知省政协对口联系帮扶西和的消息后,又第一时间找到了机关领导,主动请缨再去驻村。

他们说:“我们有驻村经历,熟悉农村工作,希望能再为贫困群众多做一些事情,为脱贫攻坚多贡献一点力量。”

2017年8月,省政协精选8名干部带着省政协党组的殷切嘱托,踏上了西和县的土地,开始驻村工作。

在这支队伍中,有的人父母年迈体弱多病,有的人新婚燕尔就告别妻子,有的人孩子尚在襁褓之中。

面对组织的重托,亲人的牵挂,群众的期盼,他们带着一个笔记本、一支笔,背着馍和水,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走进一户又一户贫困家庭,用自己的真情打开了群众渴望摆脱贫困的“话匣子”,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省政协一名帮扶干部在西和工作一年后得了重病,胃部三分之二被切除。躺在病床上,他没有告诉年迈的父母,怕千里之外的他们担心;可是却对同事和领导说:“现在正是吃劲的时候,希望不要因为病情将我调离脱贫一线。”记挂着帮扶工作的他,在术后两周就到机关汇报工作,一个月后就重新踏上了赶赴西和县的“征途”。

一位帮扶干部强忍着内心的不舍,把年幼的双胞胎女儿“丢”给妻子,一头扎进大山,脚踏实地,全身心投入脱贫帮扶工作。

杨魏村驻村队长积极争取通村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拓宽道路、新修护坡、河堤。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