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服务

文化博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服务 > 文化博览

陕甘革命烽烟中涌现的红色故事 ——《南梁红色故事》读后感

  继《南梁革命根据地史》之后,甘肃省政协组织编写的《南梁红色故事》一书也于日前与读者见面了。书中收录的故事,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革命斗争的烽火硝烟之中,生动真实感人。读后感觉,本书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本学习中国革命史的生动教材。位于甘肃省华池县的南梁镇,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由习仲勋任主席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就是在南梁成立的。所以,南梁革命根据地即指陕甘革命根据地。这块革命根据地,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它为长征中的中共中央和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也是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的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系统研究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的历史,深入探讨其中蕴涵的革命精神,是研究学习中国革命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细心挖掘南梁革命历史中生动感人、鲜为人知的故事,寻找宏大历史事件中的关键性细节,同样很有价值。正是这些生动细节,使南梁革命历史变得立体丰满,有温度有色彩,从而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更加直击人心。《南梁红色故事》中所讲述的,很多就是这样的细节。如“白马救主”篇,记述了1935年春在敌人“围剿”下深陷重围的习仲勋骑马突围的经过,他“连连加鞭,催马急驰”,突围后发现“自己的双脚被马镫磨了两个血洞,所骑的白色战马身上也被条条鞭痕染红”,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奋斗精神跃然纸上。在当前深入学习“四史”的活动中,阅读《南梁红色故事》,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程,也可以使读者对中国革命史有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
  一本真实可信的革命故事集。在人们的认知中,“故事”往往真假相杂、虚实相间,甚至虚构的成分更多。然而,《南梁红色故事》的重要特点,却是真实可信。书中记述的所有故事,都是在南梁革命斗争历史中真切发生过的。在编写《南梁革命根据地史》时,作者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实地走访调研,获知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由于受正史体例所限,这些故事难以在《南梁革命根据地史》中收录。如不编辑成书,很可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慢慢地湮没于历史长河中。为了让这些感人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革命先辈们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事迹和伟大精神,明白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本书作者选择了一些比较经典的内容,秉承“以史为依据,力求将‘史’的严谨性与‘事’的通俗性结合起来”的原则,最终编成了这本故事集。如“狡兔三窟真高明”一篇,用引人注目的标题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时,从敌强我弱的形势出发,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三个游击区域,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有利态势,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所作的重要贡献。又如《活跃的南梁集市》一文,通过讲述红军战士在南梁集市上买卖公平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陕甘革命根据地政府采取的设立集市、发行货币等措施,促使根据地经济得到发展、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文中内容是从老同志的回忆和党史部门编撰的史书中细心爬梳剔抉选择的,约2000来字的短文,注明出处的材料即达14条之多。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南梁红色故事》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可视为作者先前编辑出版的《南梁革命根据地史》的姊妹篇,两书可互为补充、互相印证。这应该也是本书的生命力之所在。
  一本适合于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读本。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手段、新方式层出不穷,然而讲故事这种传统方式,仍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它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好?用青少年能够听懂和愿意接受的语言来讲述,是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南梁红色故事》的作者,在这方面用了很大心思。在编辑本书时,他们从大量素材中精选了46个故事。这些故事既相互独立,各自成篇,又紧密围绕陕甘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这根主线;既关注到重要历史事件场面宏大的叙事展开,如关于根据地创建的《陇原第一枪》《夜袭合水城》等;也注意到关键人物的细腻刻画描述,如《娃娃主席》《浓浓战友情》等,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故事性强,趣味耐读。为适合青少年阅读,他们还弱枝强干,减少了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史实展开,使故事更加集中,更具有吸引力,并且邀请专业画家,为每个故事创作了与史实、场景相对应的精美插画,从而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更加引人入胜。
  相信这样一本好书的发行推广,会在全社会产生良好反响,发挥积极作用。(作者陈力系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