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政协主席会议关于省委、省政府领导交办省政协重点调研课题和省政协常委会议安排部署,省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多方论证,形成了《关于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调研报告》。为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报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案。现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请于9月10日以前,将真知灼见,意见建议反馈。
附件:《关于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联 系 人:杲再羽、童文婷
联系电话:0931-8588957
13919496940
0931-8588043
13609371711
电子版邮箱:gszxwsw@126.com
省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
2020年8月24日
省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
(2020年8月24日)
按照省政协2020年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今年上半年,在省政协分管领导带领下,就“统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进一步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比较优势突出
一是资源禀赋厚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我省红色文化涉及地域广、红色要素全、精神内涵深,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省共有革命遗址68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共有革命纪念馆73个,其中82家国有单位共收藏可移动革命文物12536件(套);共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5个。这些红色革命文物几乎涵盖全省所有市(州)和县(市区),其中尤其以长征足迹、南梁革命根据地和浴血河西的红色革命遗迹、遗物、遗存最为丰富和典型。厚重的资源禀赋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红色文物保护成效显著。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红色革命遗址、遗物、遗存的修缮和保护取得了较大进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红色革命文物进行保护,组织实施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保护维修工程、榜罗镇会议旧址抢险加固工程等20余项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和高台红西路军烈士陵园无名烈士纪念亭修缮工程等10余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成南梁革命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纪念馆、安西战役纪念馆、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20个纪念馆的馆舍新建或改扩建,增加馆舍面积5.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4.2万平方米。这些政策和措施使我省绝大多数重要红色革命文物得到有效修缮和保护,重要遗址遗存原貌得以恢复,陈展面积不断扩大,陈展内容丰富多样,展示手段极大丰富。
三是红色资源利用架构初步形成。2019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甘肃省2016-2020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全省重点培育打造“红色沃土”“长征丰碑”“浴血河西”三大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中央共下达我省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等5个入选“三期规划”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6987万元。张掖市投资2亿元,完成河西解放纪念馆改造提升项目、石窝会议遗址建设项目等红色旅游项目;华池建成了陕甘红军纪念园、南梁荷花池度假村等重点旅游项目;甘南州投资150万元,完成了迭部县茨日那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甘肃红色旅游品牌知名度。2019年,全省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4125万人次,同比增长31.3%;实现旅游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2.7%。这些都为我省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也充分说明我省在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的潜力大,发展架构前景广阔。
四是融合潜力大,发展渠道宽。省文旅厅调剂省级红色旅游专项资金100多万元改造提升了俄界会议旧址展馆,进一步提高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层次。为强化宣传营销,积极开展营销交流,近年来组织我省红色旅游景区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红博会,并赴西安、银川、成都、杭州、重庆、天津、上海等重点客源地开展红色旅游专项推介活动。利用携程网、腾讯网、去哪儿网、途家网、途牛网、美团网等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营销。目前,共创建A级红色旅游景区11处,其中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5处。我省有10个系列16个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二、我省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省市相比,与我省红色旅游资源的禀赋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红色旅游的期待相比,与我省整体旅游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思想有顾虑。调研中,许多地方同志反映,在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方面,一些干部中存在着重保护、轻开发的倾向,认为保护事大,开发事小;存在着红色旅游以教育为主,赚不到什么钱的想法,对发展红色旅游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存在着发展红色旅游界限不好把握,容易出岔子的担心,等等。这些思想认识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是规划有待完善,项目落地不实。我省提出了以“长征丰碑”“红色南梁”和“血沃河西”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是非常好的。但是在落实规划方面还存在统筹不够、合力不足的问题。有的地方规划同全省规划衔接不密切,具体规划不明晰、不具体,红色旅游各点线之间、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统筹规划、深度融合不够,尤其是把规划变为具体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是支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支持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奖励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完善,不配套,不明晰。
四是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联动发展深度融合不够。红色旅游除自身产生一部分效益外,其效益主要体现在吸引游客人数,延长旅游时间,增加其他旅游消费方面。我省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方面,存在着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统筹规划、相互补充不够,一些地方单纯抓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联动存在较大差距,其他旅游依托或融合红色旅游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
五是社会资本和旅游投资市场主体参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资本和旅游投资企业参与红色旅游开发,是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力量。但由于认识、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省红色旅游的发展还主要停留在财政支持、政府主导的阶段。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大,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六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我省目前尚有两市州未通铁路,有28个县不通高速公路。红色旅游景区内道路等级低、连接性差、尚未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环的格局,造成旅游旺季“进不来、出不去、走不动”,出游时间成本高、花费成本高,影响旅游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效率提高和甘肃作为旅游目的地。一些景区在吃、住、购等方面设施不配套,水平不高,产品不丰富的问题比较突出。
七是红色文化展览展示方式单一。目前,我省红色旅游项目仍以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战斗遗址、名人故居或遗迹为主,多数处于基本史料的整理、静态陈展层次,资源挖掘利用不足,旅游产品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不强,产业链不完善,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对游客的吸引力不高。从展览展示方式上看,展览内容单一,现实资源利用不足,主题特色不够突出。没有真正把红色遗址、遗迹的效果作用发挥出来,体现出独特效果和魅力。
八是红色旅游知名度、吸引力不强。近几年来,我省宣传推介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品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省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知名度。但统筹规划力度、密度还有待加强,重点景点景区的宣传推介还需加大力度,红色文化内涵的宣传方面还有待挖掘,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传播平台、影视小说歌曲戏剧等文学艺术手段等多样化方式推介还有待强化。尤其是会宁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高台烈士陵园、南梁景区,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历史影响。但由于宣传营销滞后,市场知名度不高,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宣传营销滞后,品牌知名度不高。
三、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做大做强我省红色旅游奠定坚实的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要深刻认识红色旅游是关系长远的政治工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工程、凝魂聚气的民心工程、造福百姓的富民工程这一定位。统筹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两个方面,在确保红色文物保护安全,红色教育方向不偏的前提下发展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支撑红色旅游,以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红色教育作用发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是加大整合力度,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全省红色旅游规划,在原来“长征丰碑”“红色南梁”“浴血河西”的基础上,充实“两当兵变”“两点一地”等重点红色旅游线路;加强对市(州)、县(市区)和周边省份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联动发展。各市(州)、县(市区)要对红色旅游规划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尤其要抓住制定“十四五”规划和国家长征公园建设,加紧谋划一批重点发展的线路、片区、节点及与之配套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沟通,使之纳入国家规划之中。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对过去制定的政策进行梳理和审视,该调整的调整,该调充的补充,该完善的完善,形成支持和扶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和奖惩政策体系。尤其要制定支持和扶持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划定保证红色文物安全、红色旅游方向不偏红线的前提下,调动和支持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强力吸引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四是促进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和促进红色旅游+模式发展,促进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文化旅游、古色旅游等广泛融合、深度融合、有机融合。形成红色带其他,其他促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提高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各地各部门在红色旅游规划制定、项目谋划等方面都要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围绕市场需求,重点打造一批“红色+”“+红色”如“红色+乡村”、“红色+文创”“红色+民俗”等精品旅游线路,如俄界会议—腊子口—哈达铺—会师旧址+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精品旅游路线;两当兵变—徽成两康战役+西峡颂、红色+人文艺术旅游线路、两当兵变+青泥古道和红色+诗词体验等旅游线路。培植复合型旅游产品,开发涵盖全境集红色传承、教育培训、观光旅游、深度体验为一体的经典旅游线路。
五是以项目为牵引和载体,促进红色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要大发展,必须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以项目为驱动,以项目为牵引。省上有关部门和市(州)、县(市区)都应精心谋划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红色旅游和红色旅游+项目,广泛推介,加大招商力度。对华池县南梁大景区、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高台烈士陵园、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等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基础较好的红色旅游景区,进行重点扶持打造。联合旅游企业,研发市场需求的创新融合产品,推出初心教育、研学游、红色培训等系列旅游产品路线。
六是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省上积极向中央建议,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申请国家重点支持宕昌县—迭部高速公路建设,同时加大对已建成和在建的,施工难度大、桥隧比较多的高速公路项目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以国开行低息贷款等低成本信贷手段,降低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延长成本回收周期;加大兰渝铁路停靠哈达铺车站的密度;支持省道、乡道提升改造,形成与高速公路大动脉连接成网的便捷交通系统,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吃住行购配套实施建设。
七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展示形式,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宣传推介。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综合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宣传推介我省红色旅游资源,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建设好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官方网站,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完备的数据库和可视化的传播平台,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走进公众的生活;发挥官方微博、公众微信号等移动平台的优势,开展甘肃红色文化的互动交流。设立重大课题,支持研究机构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红色资源;可建立甘肃红色旅游资源图库、书库和影像资料,使党史、军史、地方史有机整合,有机统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探究红军长征在甘肃的现实意义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扩大我省红色文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建议结合兰洽会的举办设立我省红色文化旅游节。
八是充实丰富红色文化展示线。适应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实和丰富红色文化展示的形式和内容,在确保基本革命史实完整、准确、充分展示的前提下,面向大众游客,对红色线索故事进行整理,转化为生动故事,以专题片等形式,以曲折的经历感动人,以鲜活的故事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鼓舞人,满足游客需求。开展体验式、参与式、再现式红色旅游项目,吸引广泛人群参与红色旅游,开发“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主题党课、围绕重点景点开展“写好中国字”临摹活动、“诗意青泥”等游客参与活动;在主要景区设立体验中心,宣传、推介我省优质特产和文创产品,采取门票+包邮形式加大陇东南特产和文创产品销售。我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可鼓励红色文化场馆、机构和街道、中小学红色主题共建活动,联合举办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或馆际联展或交流展览。讴歌红军长征悲壮历程,如创建以哈达铺长征加油站和瓜州红西路军最后一役独具特色的纪念景区,以此打造和建立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研学游行基地和红色基因共建基地。应当发挥红色遗址遗迹和纪念馆面向群众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提供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各种大众性文化活动,营造全省弘扬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