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18日,一连12天,《脱贫路上》13部短片在甘肃卫视、甘肃卫视微信、微博、视听甘肃、抖音、学习强国、甘肃党建、新甘肃、腾讯视频、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搜狐、甘肃政协官网、甘肃政协发布、陇南电视台、西和电视台、陇南西和发布、看见兰州等十多个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在甘肃省内掀起了一股“西和热”。
在学习强国APP甘肃学习平台上,《红红火火的扶贫产业》单集播放量达到57万+。
借由短片,一条西和脱贫路得以无限延伸。
这条脱贫路,铺在西和的大道上,有战役的严峻和复杂;
铺在贫困户的家门前,有西和群众的淳朴勤劳;
铺进了观众的心里,则充满着惊叹与感动。
在大美西和无限风光下,身在千百公里之外的观众,通过一集集脱贫路上的真实纪录,与西和县发生了一次遥远的情感共振。
一部短片,将各个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的目光聚集到了一起。
70年代来西和插队的兰州知青忍不住留言:变化天翻地覆。
有人为西和美景点赞:
看到产业片,有人因希望而留言:
有人被短片的人物感染,情不自禁说:“爱了爱了”。
更多的是路人。
千百里之外,你的努力,我看得见。
千百里路途,虽不能至,我仍默默为你股劲、鼓掌。
一个赞字,足矣。
系列短片播出后,在西和干部群众中引发了强烈反响,西和人的朋友圈被引爆了,短片中的人物也成了西和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每播出一集,西和县蒿林乡党委书记蔺东旭都会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在产业片中,蒿林乡的辣椒和花椒都C位出道,这让蔺东旭非常自豪。
蔺东旭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蒿林群众通过发展花椒产业,挣钱的路子越来越宽,“蒿林油椒”让每位村民都拥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片中主人公之一的党全义则早早守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节目,他还第一时间把视频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小编特意采访了他,他说:
此次拍摄的角色虽然以我为主,但反映的是全县389名和我一样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也发自内心的讲述了在日常工作中的坚守和信念,我要更加一如既往,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最大限度的做好张牟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另一位主人公马期远说:
“步步常由逆境行,极知造物欲其成”,基层的好多事情在推动解决的过程中,都要消耗大量的心思和精力,但正是这种在逆境中逐步前行的过程,让我的毅力和心智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
小编看来,这片子拍得巧,第一巧在非脸谱化的典型人物记录。
我们记住了很多面孔:
白存喜的轴——
“没人理解我,我老婆都不理解我,孩子更不理解了!”
说到曾经遇到的困难,这个中年男人情绪激动,几次落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王丽平的辣——
“我就想,不干就不干,干上了我就有这个责任,干一天,我就把这个责任要担一天”。
这句话一直回响在小编脑子里,加上辣姐王丽平骑着电动三轮车在村里来来回回的身影。
马期远的憨——
“我在想象,如果说明年走的话,我会以什么样的心情?肯定会舍不得,老百姓感情是一方面,从我内心责任使命感上,我觉得有些工作还做得不够好。”
说到这里,他红了眼眶。
党全义的温厚——
“能走的路就走路,不能走的路就骑电瓶车,电瓶车已经骑坏了3个。”
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党全义照护着一村子人的健康,眉眼间尽是温厚。
还有鲁马成的壮志——
“西和半夏,这张名片已经推向了全国,推向了全世界,特别是日本、韩国。”
这个靠着半夏每公斤5毛钱收购手续费起家的人,现在成为集收购、粗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西和半夏企业领军人物。
这样的纪录手法,让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里的每个面孔都分外鲜活。
这些片子巧,更巧在以小见大。
一个个摆脱贫困、改变命运、追逐梦想的生动鲜活的脱贫故事,折射出了新时代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反映了西和脱贫攻坚战中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与担当。
不论是身在其中还是在屏幕前,我们有了一个更真切的感受:
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没有人是局外人。
直观形象的声画语言,让观众深切体会到了西和脱贫攻坚战役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真实感受新时代勤劳质朴的西和人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发生的新变化。
《脱贫路上》系列短片的播放已经告一段落,西和的脱贫故事还将继续精彩,祝福西和。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