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以“西部黄河之都、丝路山水名城”而闻名中外。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兰州时曾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让兰州人倍感骄傲与自豪。如何保持住这种美?怎样让黄河之滨更美?在兰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与会政协组织、委员、民主党派纷纷献上”金点子”,助力兰州市打造“百里黄河风情线”。
“如今,黄河两岸香蒲、芦苇、曼陀罗等植物随处可见,苍鹭、大白鹭、鸿雁、斑头雁等十余种以前没见过的鸟类逐渐多了起来,两岸美景怡人。这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日趋变好,但是如果我们不做好生态修复保护工作,这样的美景也很可能会得而复失。”兰州市政协委员王巧芸说。她建议,对兰州黄河段流域湿地进行全面保护,增加湿地植物种植,通过水系连通扩大湿地面积,增强生态的稳定性,增强水域栖息地的功能,保护黄河兰州段珍稀动植物。王巧芸委员还建议,探索开展兰州黄河段面流域奖惩分明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和清晰的责任链条,形成共抓黄河大保护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每到夏季进入主汛期,由于黄河上游来水迅增,加之上游水库泄洪,造成兰州黄河百里风情线不同程度被淹,破坏了周边设施、环境,为群众休闲生活带来了不便。”市政协委员杨希若建议,加大黄河风情线管理力度,扎实推进河洪道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
“兰州及周边还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小流域治理水平较低,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市政协委员周自强对黄河兰州段存在的生态问题直言不讳。他建议,系统推进兰州黄河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综合修复治理,构建兰州生态经济圈,创建兰州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与黄河兰州段“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打造兰州生态产业带(生态谷),让黄河兰州段真正成为造福兰州人民的幸福河。
兰州市九三学社在《关于加强黄河兰州段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治理的提案》中建议,把兰州作为规划区进行示范建设,恢复流域植被,固土、保水、治沙、清河,在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先行先试,遏制兰州水土流失,缓冲下游生态压力。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底蕴的景区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张鸿俊委员建议,谋划建设国家级黄河文化产业示范园、黄河文化公园,开展黄河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利用黄河母亲、中山铁桥、丹霞地貌、红色文化等资源,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兰州历史名镇名村保护、“历史文化再现”、珍本典籍“活化”工程,打造沿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积极申请国家艺术基金,重点开展“黄河之滨也很美”主题绘画、雕塑、诗词歌赋和书法创作等工作。鼓励群众和各类媒体通过各种形式讲好黄河故事、兰州故事,形成大众参与,共讲兰州黄河故事的热潮。
兰州市九三学社在《关于做足黄河文章打造兰州旅游品牌的提案》中建议,应当深度挖掘兰州黄河历史文化底蕴,整理特色突出黄河文化作品,聚合省市和地方文化艺术单位和人员,收聚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作品,挖掘打造黄河西部地域特色浓郁的文化品牌群落,借鉴外地经验,打造驻场演出精品节目,在兰州满足不同游客的艺术需求。
七里河区政协建议,建设以黄河文化为背景的主题公园,展示黄河生生不息的文化。有效整合黄河两岸现有旅游资源,策划开发形成一批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能参与、可体验的新型旅游项目;科学合理开发以黄河母亲、中山铁桥等为代表的兰州黄河特色工艺品、纪念品;打造以黄河鲤鱼、兰州百合等为代表的兰州黄河特色餐饮,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为代表的兰州黄河特色歌舞剧,以《读者》《视野》为代表的兰州黄河特色书刊,以兰州马拉松为代表的黄河特色文体活动,不断提升兰州市文化旅游商品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兰州市民革在《关于打造兰州市黄河沿岸绿色生态景观的提案》中建议,重点建设一批反映黄河文化内容的主题公园、标志性建筑和专题博物馆,加快建设黄河母亲文化公园及中山桥周边景区,将其打造成为标志性建筑和文化窗口。
“塑造两山夹一河、山水灯光秀的独特自然立体景观,打造‘山水名城、黄河之都’具有天然优势。”市政协委员叶启智建议进一步完善兰州市生态旅游规划,对沿河两岸的公园、湿地、广场、历史建筑、遗产遗迹进行梳理和整治,突出以黄河生态景观为题材,打造黄河两岸南、北滨河路为核心的开放式带状景区,将黄河风情线核心景区打造为世界知名流域文化体验区、大西北区域旅游门户枢纽、金城城市形象核心展示带。
兰州市九三学社建议,优化、美化、亮化百里黄河风情线,融入风情线新的旅游元素和不同季节、时段的旅游吸引点,加大夜黄河旅游项目和品牌开发,扩大和提高百里黄河风情线吸引力。同时以体现黄河自然美为特点,优化美化两山植物,提升两山景观绿化效果,打造以体现青山绿水相呼应的城市总体风情和景观体系。
七里河区政协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对南北滨河路加以改造,在黄河母亲和西湖公园等景点增加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保证行人安全,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开通旅游电瓶车,在黄河沿线各景点设置车站和停车场,方便游客更加全面深入地游览各景点;打造两岸灯光景观,围绕黄河文化,兼顾自然景观和城市建设,带动滨河夜游经济;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对黄河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规范黄河沿线茶摊等经营活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加快推进沿河停车、住宿等配套服务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接待能力,着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协商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