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行走在西和县的山山水水间,漫山遍野绽放的杏花和油菜花将这里装点的如同一幅水墨画。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近日,本报记者在西和县采访时看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西和县春耕备耕、复工复产也在有序进行,全县上下正加足“马力”确保实现今年脱贫摘帽目标。
三月,春风艳阳如期而至。在西汉水河畔蒿林乡的川坝地里,村民们撒化肥、覆地膜,抓紧一切时间投入生产劳作,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在何山村理红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在大棚里看到,一株株绿油油的辣椒种苗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去年育苗200万株,今年计划再增加100万株,达到育苗300万株。”合作社负责人李应红喜滋滋地说。“去年试种了1亩多辣椒,没想到秋收的时候卖了5000多元,今年我准备再扩大种植面积,现在前期准备工作都差不多了,就等种苗下地了。” 说起种辣椒,一位在地里劳作的村民掩不住地高兴。
位于县城南部山区的蒿林乡是全省深度贫困乡镇,2019年,全乡12个行政村都是贫困村。蒿林乡党委书记蔺东旭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政府免费供苗、免费供应农资、公司保底收购”的方式,在蒿林乡建设育苗基地1处,在适宜区创建种植示范点,带动全乡群众在川坝河谷地带大力发展订单辣椒。2020年,全乡育苗350万株,种植辣椒2154亩。预计总产量3700余吨,产值1100余万元。合作社种植897亩,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及分红的方式,带动贫困户547户,预计户均增收2300元;456户贫困户种植1257亩,预计户均增收1.2万余元。
记者了解到,连日来,西和县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紧抓春耕备耕工作,按“八区一带一中心”的总体布局,扎实推进中药材、八盘梨、订单辣椒、畜禽养殖、农资保障供应等各项工作,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目前,该县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已由南向北陆续展开。
走进西和县石堡镇循环经济园区,伴随着机器作业的轰隆声,当地群众正在忙着加工杂粮挂面。西和县盛产荞麦、苦荞麦、豌豆、玉米等各类高品质杂粮,石堡镇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建有年产一万吨规模的杂粮系列特色营养保健食品生产线,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个,既促进了当地小杂粮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样入驻园区内的中国中药西和半夏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目前也已全部复工复产。
在西峪镇河坝村的西和荣益达服装扶贫工厂,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赶制着西和县汉源镇北关小学的1680套校服订单,伴随着缝纫机哒哒哒的响声,每天都有30余名工人在车间忙碌着,附近不少村民、贫困户也陆续加入到车间务工队伍,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受疫情影响,今年厂里开工迟,待在家里很着急,不过现在已经正式复工了,我们在家门口上班很放心,都积极加班加点,希望把前面耽误的收入补回来。”今年43岁的吕兰草是最早进入西和县荣益达扶贫工厂的工人之一,去年在该厂一年的工资收入超过3万元,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状况,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该厂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还将增加部分手工类的产品,从产量、质量上都将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同时将进一步吸纳残疾人、聋哑人、年龄稍大人群进厂,吸纳更多当地群众就地就业。”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和县已有28家扶贫工厂复工复产,尽力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做到了防疫、生产两不误,群众稳定增收有保障。
3月10日一早,西和县森美商贸公司负责人翟宗年带领两名脱贫帮建成员来到帮建贫困村苏合镇陈地村,对陈地村目前脱贫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对接。经过与当地干部的交流与沟通,针对陈地村目前的脱贫问题,双方达成帮扶意向,由森美公司出资承担陈地村待拆除、修缮、重建的房屋所需资金,并安排该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是西和县组织企业创新开展“一帮两兜”助力整县脱贫的一个缩影。今年初,西和县紧盯脱贫攻坚短板,通过建立“一村一企”帮扶机制,筛选确定了34家企业帮建全县48个未脱贫村。
“针对疫情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和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影响,经过与企业充分对接协调,我们在全县企业中筛选出综合实力好、社会责任心强和在脱贫攻坚带动方面有显著优势的34家企业对口帮建全县48个未脱贫村。”挂职西和县委副书记的省政协帮扶干部杜宏程告诉记者,各帮建企业将立足贫困村所需和自己所能,聚焦整县脱贫短板弱项,围绕“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等政策资金不能覆盖的方面,对帮建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贫困村环境卫生整治等部分环节积极进行帮扶共建,扎实推行“一帮两兜”,即:帮助贫困村整治环境卫生,配合乡村两级解决困难和问题;通过吸纳贫困人口到企业务工,兜底解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通过购买贫困户农特产品,兜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来源:协商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