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现有贫困村48个、贫困人口13233人,是国家挂牌督战县,其中贫困发生率10%以上的6个村是国扶贫办挂牌督战村。1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发后,作为全省最后一批摘帽的8个县之一的西和县,闻令而动,迅速贯彻落实督战令,在全面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挂牌实战”脱贫攻坚,同步吹响打好两场战役夺取两个胜利的冲锋号角。
一是聚焦整县脱贫目标,靠实责任“挂牌实战”。2019年脱贫验收后,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43%,剩余未脱贫村48个(未脱贫人口963户3145人,贫困发生率10%以上有6村),贫困发生率5%-10%非贫困村53个(有未脱贫人口1195户4158人),未脱贫人口4054户13233人(一般贫困户1985户6744人),是全县贫中之贫、困中之贫、坚中之坚。对此,我们根据挂牌督战的要求,及时精准制定《西和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西县县脱贫攻坚挂牌实战实施方案》,以及“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方案,以战时状态全力攻坚。明确实战对象。将48个未脱贫村和53个贫困发生率5%-10%的非贫困村全部纳入“挂牌实战”村,聚焦13233名未脱贫人口和3270户15006名“监测户”“边缘户”,组建由县级联乡领导、乡村两级干部、帮扶责任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联合作战队伍。细化实战任务。牢牢聚焦“一稳收两不愁三保障”退出指标,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村一方案”“一户一清单”,确保实战措施到户到人,集中攻坚“3+1”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重点任务。健全实战机制。实行分级定期调度,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月调度、月汇报”,县级包抓实战领导“一周一调度”,行业部门和乡镇“一天一调度”。建立“一村一企”帮扶机制,筛选缺定34户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户,实行“一帮两兜”:帮助解决一些政府办不到的事,兜住农特产品卖难和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两条底线”。强化实战保障。制定出台“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共12个行业部门方案,及时安排第一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涉及产业扶持、就业培训、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村组道路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16类,总投资4亿元。计划再整合投入6.3亿元。紧盯实战目标。通过“挂牌实战”,力争5月份基本完成攻坚任务,6月份扫尾完善,确保48个未脱贫村、53个非贫困村成为高质量脱贫示范村。
二是对标“3+1”脱贫指标,分头分项“挂牌实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组织教育、卫健、医保、住建、水务等行业部门分头分类分项“挂牌实战”,再次对“3+1”达标情况进行“拉网式”回头看,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巩固冲刺清零成效,确保6月底前解决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义务教育方面,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加快启动乡村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开展假期控辍保学宣传教育,精心谋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基本医疗方面,扫尾完善乡村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和设施配置,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和队伍建设,规范提升村级卫生室服务功能,全面消化村卫生室腾挪、租借、村医派驻问题,严格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实强化疫情期间基本医疗保障。继续实施县级医院薄弱科室建设,巩固基本医疗参保率,稳步提升医疗救治和服务保障能力,保证贫困群众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应报尽报。安全住房方面,持续开展动态监测,排查鉴定因灾和自然新增危房,及时完成改造任务,严格开展竣工验收,加强到户档案资料和鉴定标牌规范化管理,做到实施过项目的危改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实质性入住,确保无危房、无人住危房。饮水安全方面,重点做好安全饮水的巩固提升和日常运行管护,全面排摸解决冬季“冻管”、水源不稳定、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尽快启动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确保供水稳定、水质达标。
三是主攻产业增收,干群同心“挂牌实战”。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重要关头,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全县干部越战越勇,组织引导群众斗志昂扬战“疫”斗“贫”,坚持特色化、多元化、市场化方向,持续做大做强“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以花椒、八盘梨为主的经济林果,以养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三大产业体系。产业布局上,规划“八区一带一中心”。八区:道地中药材种植区、花椒核桃主产区、食用菌生产区、八盘梨栽培区、苹果栽培区、马铃薯良种繁育区、中蜂养殖和林下散养鸡畜牧养殖区、粮改饲及牛羊猪养殖区。一带:西汉水、漾水河流域蔬菜生产带。一中心:石堡产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营销中心。到户产业上,出台到户产业奖补政策,投入8520.8万元,对有发展意愿的1625户未脱贫户和1434户监测户,按照“人均3000、户均不超1万”标准,“以物奖补”进行扶持;对2014-2017年脱贫的1.84万户,按照“户均3000元”标准,以“达标奖补”给予扶持。同时,对2018-2019年已享受产业扶持政策的1.14万户脱贫户,加强到户扶持资金监管,确保配股分红到位;对1836户边缘户动态管理,缺什么补什么,确保稳定增收。强化保险托底,农业保险险种扩大到23种,实现贫困户、贫困户所有种养业、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三个全覆盖”。特别是创新“脱贫险”和“返贫险”,对1985户6744名未脱贫一般贫困户和1434户6636名“监测户”、1836户8370名“边缘户”,按“每人每年16元”保费全额补贴参保,确保人均收入稳定达到4000元以上。基地建设上,充分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谋划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76个,其中种植业基地47个、养殖业基地25个、加工业基地4个。捕捉中药材价格上扬趋势,规划高庙梁、崆峒梁、吴家梁、王家梁中药材产业基地,规模达17450亩。产业规模上,针对贫困户规划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15万亩,以花椒、八盘梨为主的经济林果2万亩,以养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业93.5万头(只、羽、箱),蔬菜2万亩,马铃薯10万亩,高山油菜7万亩,预计产值24.9亿元。春耕生产上,目前储备籽种2.6万吨、林木种苗160万株,辣椒育苗2540万株,土地流转、地块平整、农资储备等备耕工作扎实推进,半夏等产业全面开种,春耕备耕有序开展。
四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灵活多样“挂牌实战”。面对疫情影响,西和县把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千方百计抓复工复产和劳务就业,多措并举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强劳务对接。及时收集省内外用工信息,滚动发布用工信息15期,推介岗位9.95万个。紧盯青岛市劳务市场,累计对接岗位10657个。与义乌市签订妇女劳务输转协作协议,第一批输转妇女68人。促进有序返岗。采取出具电子健康证明、配备口罩、统一包车、报销车费等“点对点”服务措施,切实加大组织化返岗输转力度,目前全县外出务工25469人(输转7267人,经引导未返回18202人)。实施以工代赈。对开建的5000户生产用房改造、1.2万户庭院硬化、1万户厕所改造以及小巷道硬化、电炕改造、公厕建设等扶贫项目,动员施工企业就近吸纳群众务工。组织推动130家合作社、30家扶贫车间陆续复工复产,复工人数1841人。引导合作社抢抓市场机遇,组织群众采收药材,增加务工收入。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务工奖补办法,按照“稳定务工3-5月每人奖补2000元,6-8月每人奖补3000元,9月以上每人奖补4000元”标准,对以外出务工为主的贫困户进行奖补;对带贫就业10人以上的合作社和扶贫车间,按照“稳定就业半年以上一人奖补3000元、一年以上一人奖补5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有效带动务工创收。强化政策兜底。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确保“应兜尽兜、应保尽保”。新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累计达到7200个,倾斜扶持没有能力发展产业和外出务工的未脱贫人口。推动复工复产。紧密结合全县低风险区实际,严格落实审批制度,切实强化服务保障,规范有序复工复产。目前有10家工业企业、20家建筑企业、3家运输企业、99户食药企业、9户限上餐饮零售物流企业、5家超市和71个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复工,复工人数2690人。恢复班车43辆、城乡公交139辆、出租车158辆。
五是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加大投入“挂牌实战”。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再投入2700万元,一手抓拆危再清零,一手抓拆后治乱,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督促驻村帮扶干部驻村返岗,与乡村两级做好抗击疫情的同时,深入开展拆危清零回头看,重点对全县偏远村、边缘社、两村结合部进行“地毯式”排摸,做到危房应拆尽拆。持续推进拆后治理,开展复垦植绿,因地制宜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庭院、小绿化带,提升群众幸福感。加强户内人居环境提升,及早谋划启动户内设施改造项目,统筹做好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结合疫情防控,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引导群众打扫公路沿线、河道沟渠、房前屋后,转变生活习惯,塑造文明新风。紧盯“两通”目标,全面对384村农村公路通畅及村组道路进行查漏补缺,预算投资3518万元,着力补齐短板,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来源:省政协帮扶办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