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省政协调研“旅游消费热点及发展趋势”工作综述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方案》《乡村旅游农家乐经营管理指南》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甘肃各地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兴盛的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精准扶贫及解决就业等多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人数达865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6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9%和29.4%,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带动3.1万户建档立卡户、1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势头已经显现。
近日,省政协副主席郭天康带领调研组,赴定西、白银两市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旅游消费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实地走访定西、白银两地旅游热点景区,深入了解当地旅游消费热点及发展趋势,召开座谈会,与当地负责人研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
热点:“春天”已经到来
乡村旅游成为时下旅游中的一个热点,各地乡村旅游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社会关注度极高。“随着景区知名度日益提升,每年举办的主题活动都会吸引省内外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凤凰网、乐途网等新型媒体也主动走进景区进行采风拍摄,各界大咖、旅游达人也深入景区进行体验宣传。总之,影响越来越大了,人气也越来越高了。”渭河源景区负责人王志新介绍说。
“目前,定西市已建成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6个,仅去年一年就接待旅游人数8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6亿元,今年6月举办的2019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定西市以综合第五的排名入围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渭源县更被评为‘2019年避暑旅游样本城市’,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对定西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定西市副市长朱自浩说。
在定西调研中,调研组一行被路上绵延起伏的油菜花和大片的绿色植被吸引。五竹镇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历史悠久的大禹导渭、姜维扎营的营盘寺、朱允炆出家的五竹寺等李氏文化遗迹。调研组到该镇蝴蝶兰培育基地参观时,正值65万株的蝴蝶兰开放绚烂的时候,惹得调研组一行人争相拍照。“除了蝴蝶兰以外,大丽花、芍药、牡丹等鲜花种植,成为渭河源上的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每年可吸纳当地贫困户180人以上务工,正常营业收入可达5800万元以上。”蝴蝶兰花卉种植负责人王慧兰介绍说。
“方方窨子滤澄泥,古语儿童莫坏胚。练到极稠锤极熟,一归模范即佳瓷”。平川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陶瓷产地。“白银市平川区陶瓷小镇位于白银陇烨陶瓷有限公司厂区,规划占地面积1800亩,现有职工100多名,主要生产日用陶瓷、园林陈设艺术陶瓷两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销往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据该小镇负责人介绍,陶瓷小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2亿元,主要用于完成核心区、西部陶都及品牌形象、陶瓷路三项工作任务。
调研中,调研组一行看到了我省文旅业的巨大潜力,乡村旅游的“春天”正在路上,但遍地兴起的乡村特色旅游,在“火爆”形势的背后,同样潜伏着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隐忧。
问题:“热点”背后的隐忧
“文旅产业发展融合度还不够,一些景点大多停留在观山赏水的初级阶段,文化并没有融入旅游,文化产业尚处在‘虚拟融合’的层面”。定西市政协副主席汪东介绍说,定西民俗文化戏曲、剪纸,通渭麦秆画,渭源彩绘泥塑等非遗文创产品的制作、销售和旅游结合不紧密,‘虚拟融合’制约了文旅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未能实现拉动消费增长的目的。
“缺少农事体验、民间技艺、时令民俗等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无法吸引游客参与体验。”省政协委员王钦认为,部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乡村旅游本身缺乏亮点卖点,对当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度不够深入,缺少参与性、娱乐性的旅游产品,是导致乡村旅游游客少、变现难、消费弱的根源。
位于通渭县马营镇的“华川村乡村记忆博物馆”,是一座房屋采用土木四梁八柱结构的传统建筑风格四合院,博物馆内陈设马镫、毡弓等各类民俗物件800余件,配套有设施农业采摘园、观光农业和农耕体验区,还有“耕读文化”休闲体验区,周边环境优美,是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的好去处。但华川村党支部书记不无失落,在他看来,自从景点开发以来,除了周边村子农民闲来逛逛,很少吸引到周边县城游客光顾,景点平时很冷清,缺乏人气,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
“虽然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已建成的县级公共文化场馆规模、层次较低、设备落后,仍然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据通渭县政府副县长孔元辛介绍,通渭县作为全省深度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有限,支撑力度不大,是制约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顾家善”是刻在白银区水川镇顾家善村头的一句宣传语。有“花村”美称的顾家善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顾家善村是我们区着力打造的一块乡村旅游‘金字招牌’,但目前人气低迷,实现旅游带动消费增长的目的还是有困难”。白银区政协办负责人介绍说。
顾家善村位于水川镇黄河之滨,起初,该村凭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在农家乐、渔家乐、采摘游、节庆游几方面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花卉两大主导产业,规划了“小桥流水”“蓝瓦青砖”风格的庭院休闲观光品牌。当地政府的初衷,是将这样一个“颜值”与“气质”并存的村子,打造成白银市的城市后花园,以带动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但由于距离市区较远,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交通不便等原因,顾家善村吸引游客的能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靠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初衷未能实现。
对策:深度融合是破题的关键
调研组认为,要弥补发展短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重点景区之间、景区与游客集散地之间的交通连线,提高景区的通达率,抓紧改造景区综合服务区、游步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游览环境等,是扩大景点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通渭县政协主席陈维山说:“应大力开发文旅产品,把书画与剪纸、刺绣、皮影、木雕、草编、烙画、瘠兽等民间民俗文化在内容上结合、在形式上创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衍生更多产品类别。应积极探索与各行业、各领域、各产业融合,进一步增加原产业附加值,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发挥文化旅游再助推脱贫攻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增加收入,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定西市政协副主席汪东建议,应凝聚合力,发掘地方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抓好服务,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大力气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调研组认为,文化与旅游、自然与人文、景区内涵与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与地方特色这些关键因素深度融合起来,才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
来源:协商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