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提案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提案工作

【提案聚焦】热土之上如何焕发出文艺新机?

热土之上如何焕发出文艺新机?

——省政协委员提案聚焦我省文艺事业发展及人才培养

■ 文艺沃土上的满园春色

近日,中国作协官网对外公布第十届茅盾文学奖10名提名名单,著名诗人、小说家,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叶舟作品《敦煌本纪》上榜,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在甘肃文艺界引起轰动。

甘肃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宝库。几千年来,文艺人才不断涌现,灿若星辰,涌现出了“晚唐七绝第一人”李益、文学家李梦阳、“草圣”张芝、思想家王符和傅玄等文艺大家……直到今天,甘肃文艺工作者根植在这块文化热土,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陇剧藏戏、刻葫芦、太平鼓……创作出了文艺式样繁多、地域特色鲜明、讴歌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

除此外,《娜夜诗选》、叶舟的短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获鲁迅文学奖,弋舟中篇小说《所有路的尽头》获郁达夫小说奖,胡杨、刘政的散文集《大地上的敦煌》《泥阳笔记》获冰心散文奖……甘肃“小说八骏”“诗歌八骏”“儿童文学八骏”“网络文学八骏”渐成气候,产生了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美文佳作,“文学陇军”以昂扬姿态驰骋在全国文学的“跑马场”上。

戏剧方面,陇剧《官鹅情歌》《苦乐村官》、秦剧《百合花开》、电影《甘南情歌》等获“五个一工程奖”;《河西走廊》《黄土大塬》《凉州会盟》《敦煌伎乐天》等一批展示我省丰厚历史文化的纪录片频频登陆央视;舞台剧方面,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歌曲《老百姓的爱》《甘肃老家》、旅游实景演出《又见敦煌》、话剧《天下第一桥》等,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频频亮相;人才培养方面,国家级、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从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时的5000多人壮大到现在的1.3万多人,甘肃文艺沃土上呈现出一派满园春色的繁荣局面。

然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一世者,不可谋一时”,从长远来看,我省文艺人才如何继续在全国崭露头角?文艺作品能否依旧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发光发亮?陇原大地的沃土之上如何焕发出文艺新机?这都是省政协委员们需要继续深入思考、调研的课题。

■ 文艺人才青黄不接令人堪忧

近年来,我省文艺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艺术人才青黄不接、艺术形式传承断层,文艺事业颓势冒头等诸多问题。对此,多名省政协委员通过调研分析,提案建议,问诊把脉,对症开方。

“一批有丰富舞台表演和创作经验的人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一些艺术行当(如杂技、武术等)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特别是高、精、尖和特殊行当艺术人才成为制约艺术院团发展的瓶颈”。省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李莉认为,文艺院团实行企业化改制后,在资金投入,设施场地及人员待遇上的投入不足,是造成艺术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的主要原因。而改制后的艺术院团未能推陈出新,消费主导地位逐渐被影视等大众传媒所取代,“新”艺术院团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兰州市调研时了解到,我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针对的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且提供优厚待遇,但对本省高校培养的优秀文艺人才却束之高阁,不予更多的关注。”李莉委员认为,我省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几所高校的艺术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几十年来为我省和西北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文学艺术人才,很多已成为高校和文艺团体的业务骨干、学术大家。她呼吁:“应该给他们一个公平公正展示自己的平台和空间。”

良禽择木而栖。我们费力引进的人才,往往很快会流失。“吸引来了能为甘肃用也就罢了,但现在很尴尬的一点是,很多211、985高校毕业的艺术人才很难选择留在甘肃落户发展,平台有限、待遇一般的窘境让很多人都选择了‘孔雀东南飞’,甚至是‘孔雀新疆飞’” 。省政协委员、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宁贵霞告诉记者,根据她多年的任教经历,985、211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进入甘肃省高校艺术院校和文艺团体的人不多,仅兰州市因为不能按照政策规定引进211、985高校毕业的人才,每年至少有3000万左右用于人才引进的款项花不出去。

以上种种,导致我省出现了文艺人才流失,专业艺术人才断档、青黄不接、艺术院团发展陷入困境和生活待遇低下等诸多问题,甘肃文艺繁荣能否持续?如何持续?成为了政协委员们及甘肃文艺界的普遍忧虑。

■ 人才培养留用仍是病症良方

为此,宁贵霞委员建议,我省人事部门在制定高层次艺术人才引进政策时,要考虑我省实际情况及现状,不能好高骛远,首先要解决人才“出不去、进不来”的尴尬局面。

“引领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振奋精神、牢记使命,高举旗帜、自觉担当,发现引进一批德行好、业务精、叫得响的专业文艺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建设一支为文化强省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的专业文艺人才队伍,推出一批具有国家水准和甘肃特色的优秀作品,在全省营造爱才尊才重才的浓厚氛围,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李燕青委员在《关于加强我省专业文艺人才引进、发现、使用和保障的提案》中强烈呼吁。

李燕青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制定留住和引进专业文艺人才的关键措施,提高人才薪酬待遇,制定完善户口、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条件,落实优秀专家待遇跟踪管理制度,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入手,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由省上统一出台政策,设立人才培养基金,省市财政全力给予扶持,推动全省文艺培训资源开放共享,提高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水平,对全省专业文艺人员进行长期有效培训;研究制定针对文艺人才引进、使用和考评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及相关政策,形成操作性强、易于执行的政策体系,使专业技术资源开发逐步从单纯扩张数量向提高人员素质、调整人才结构方向发展;省上要加大对文艺创作、特别是重大课题研究、大型剧目创作、文艺精品打造的支持力度,使我省的中高端专业文艺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安心工作、静心创作,真正做到事业留住人、事业吸引人。

李燕青的另一份提案关注到了我省的新文艺这一群体。“以兰州市为例,目前正式注册登记的新文艺组织2100多家,包括民营文化公司、民营文化经纪公司、网络文艺社群、民间演艺组织和民间艺术协会等5类;这个群体主要包括文艺社团、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自由影视制作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书法家、自由画家、自由音乐制作人、自由摄影人等9类”。

在《关于加强全省新文艺群体组织管理的提案》中,李燕青委员建议,要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背景下的文艺形态,借助社会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等各类载体,把文艺创作融入到制造、旅游、教育等多个行业中,把文艺活动延伸至社会生活的村社、街道、楼宇等各个角落,尽快研究出台对新社会阶层、新文艺群体的管理办法。

“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转制艺术院团在人才培养、剧场运营、演职人员生存方面的条件,支持转制院团的正品、精品创作,激发他们服务人民、传承艺术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宣传窗口”。李莉委员在《关于加快我省艺术人才培养的提案》呼吁,要提高政府购买力度,对转制院团送文化下乡、扶贫巡演、校园演出等活动给予政策倾斜,提高院团的社会地位,增强演职人员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同时,畅通人才引进通道,确保其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甘肃这片热土,再次焕发出文艺新机。

来源:协商报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