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学习时报》刊发省政协主席欧阳坚署名文章: 《当前脱贫攻坚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当前脱贫攻坚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欧阳坚

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全面准确地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精神,结合各地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抓主抓重,切实解决好相关重点和关键问题,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扶贫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只剩下500多天了,要实现最后的攻坚、冲刺阶段的完美收官,必须全面准确地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各地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抓主抓重,切实解决好相关重点和关键问题。

目标一定要锁定。当前,按照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对象都聚焦到了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把扶贫目标都聚焦到了2020年前稳定实现“两个确保”上。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条件好的地方故意拔高脱贫标准,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又降低脱贫标准的现象,带来了新的不平衡。甚至一些地方搭便车,把不是扶贫的任务也包进来,有些把修高等级的公路、垃圾污水处理厂、职业学校及县级医院也算作脱贫项目,结果挪用、占用了很多扶贫资源,把钱没用到该用的地方。我们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这一核心指标和底线任务,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既不能拔高,也不要降低,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工作务必要精准。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最急需的问题,“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在教育上:紧扣九年义务制教育,把防止辍学作为重点,做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家庭孩子的引导劝返工作。坚决杜绝和纠正控辍保学中的弄虚作假、降格以求等行为。在医疗上:一些地方出现了自行扩大病种的报销范围,提高住院报销的比例,导致少数贫困人口耗费了过多的医疗资源。因此,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卫生扶贫标准,既要防止把病包得太多、报销比例过高的倾向,又要防止报销程序太复杂、难操作等问题。在住房上:要消除所有的危房而不是旧房,实行建、搬、拆同步,一方面要把该新建或加固的危房全部改造到位,另一方面要杜绝贫困户两头占房的问题。在饮水上:对极端缺水的地方,要因地制宜,主要是确保有水,尽量使水质达标。对于季节性缺水,可以以县或乡为单位配置送水车,通过送水来兜底。在村容村貌上:要对贫困村的断墙残壁进行拆除,解决好污水排放、垃圾处理、杂物堆放等问题,确保贫困村脱贫之后基本达到干净、整洁。在稳定增收上: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建立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把贫困人口组织起来,实现专业化分工、适度规模化经营,就地发展有比较优势、有一定产业基础、农民乐于接受的增收产业。另一方面,支持贫困户外出从事劳务经济,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在务工地安家落户,政府要出面为他们对接就业渠道、维护正当权益,确保贫困户转得出、能上岗。

资金使用必须严格规范。如何分配好、管理好、使用好扶贫资金,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过去多出现的是占用、挪用、乱用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给了钱不用或迟用,使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我们要严格执行国家扶贫资金相关的分配、管理、使用办法,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用在脱贫攻坚的关键处。钱若没有用完,就要在限定的时间内收回,另行统筹使用,绝不允许滞留、转移。这样,既能把资金盘活,又能堵塞漏洞。

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目前,国家对贫困户的各类现金补贴力度较大,贫困户每年都有几千元的补贴收入,造成个别农民不愿脱贫,既不出去务工,也不愿干农活。稳定脱贫最终要靠内因起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通过‘扶’激励‘干’,不能通过‘扶’促进了‘懒’,这就南辕北辙了”。为此,我们要树立鲜明的导向,着力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大力宣传致富光荣、劳动光荣的典型,激励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对于一些好吃懒做的人,要通过法治和文明教育,让他们感受到舆论压力,并扣减他们的扶贫补助。总之,绝不能让这些人钻了空子、得到好处,不让扶贫政策养了懒汉。

帮扶力量要有效整合。当前,大扶贫的格局已经形成,各地各帮扶单位“尽锐出战”,把最优秀的干部派到了脱贫第一线,“谁来帮”的问题业已解决,但进村入户后“怎么帮”、如何实现帮扶效益的最大化等问题还没有完全破题,因而出现了“游走式”“虚假式”的扶贫。应总结推广一些地方的有益做法,由省级领导牵头联系贫困县,以县为单位,把来自国家定点扶贫、东西协作、省市县各级帮扶力量整合起来,在县域范围内整合资源,按各帮扶单位的优势、特点来分配帮扶任务,主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实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帮扶的效能。

不良倾向要坚决杜绝。脱贫攻坚非一日之功,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在最后收官阶段,一些脱贫任务很重的县乡扶贫干部中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厌战懈怠,想松松劲,工作缓一缓,或“让别人来多扛一扛”,缺少最后一鼓作气的精神状态;另一种是盲目乐观,认为有中央高度重视、有充裕的资金、利好的政策,好像轻轻松松就能实现脱贫。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防松懈、防滑坡。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发扬钉钉子精神,咬紧牙关,滚石上山,把各项工作往深处做、实里干,以攻坚拔寨的精神状态,让收官阶段的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对非贫困村、非贫困户要统筹兼顾。近年来,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为重点破解深度贫困问题,把各种资源主要聚焦到深度贫困村和贫困户,导致一些非贫困村、非贫困户比贫困村、贫困户还贫困的状况,引发了新的不平衡问题。因此,在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应注意兼顾好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各种条件的相应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富民产业的培育、劳动力的吸纳,除了贫困户优先外,还要最大限度地把非贫困户纳入其中,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红利。

返贫问题要高度重视。脱贫后最怕的是,一遇风险即刻返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求速成,脱贫摘帽后还要稳一稳、沉淀沉淀,确保经得住历史的检验”。随着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在现有的政策和投入条件下,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如果不出特殊的情况,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都能摆脱绝对贫困。但在部分地区,脱贫的基础还不牢固,水平还很低,存在着返贫可能和风险。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在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注意防止或应对返贫的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尤其是对因自然灾害、家庭成员生病、劳动力丧失等情况出现的返贫,要有后续措施来跟进帮扶,以保证贫困群众真正实现稳定的脱贫。

(原文刊载于2019年6月28日《学习时报》01版)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