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视察调研/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视察调研

【视野】把旅游消费潜力挖掘出来——省政协调研“旅游消费热点及发展趋势”记事

把旅游消费潜力挖掘出来

——省政协调研“旅游消费热点及发展趋势”记事

从少数人的享受到走进大众生活,从组团出行到自由行,从满足于看山看水到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如今,旅游休闲正成为老百姓的必需品,旅游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然而,坐拥丰富旅游资源,2018年人均旅游消费仅为68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4元,在全国各省区中排第31位。在这组略微有些尴尬的数据背后,反映出我省很多景区的旅游消费项目主要还是以观光为主,其他消费项目和市场反响好的旅游商品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当前旅游消费的需求焦点是什么?哪些困难制约着我省旅游景区的发展?旅游消费产品的开发情况如何?旅游景区如何留住游客?“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合怎样?还有哪些亟需改进的环节?”带着这些问题,近日,省政协组织调研组赴平凉、天水、陇南三市,以“旅游消费热点及发展趋势”为主题开展专题调研。

“乡村旅游应避免同质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在闲暇之余,青山绿水、自然古朴、休闲野趣的乡村风景成为人们心中越来越追求的诗和远方,人们渴望暂时逃离喧嚣的都市生活,去品味已然远去的“乡愁”。经过数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风尚,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同质化怪圈中。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乡村旅游项目呈现出跟风雷同的趋势,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只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外地经验,停留在仿古建筑加餐饮服务这样的低层次旅游模式上。

调研组成员、省政协委员王俊莲表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应避免同质化,要注重卖点的发掘,发现独特优势,找准独特定位,找到与众不同的切入点,不断加以深化和扩展,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调研组成员、甘肃省文学院院长高凯认为,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缺乏生命力的。而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绝不能仅停留在修建几个仿古建筑之上,而是要在对乡村历史文化、人文背景进行深层挖掘的基础上,依托乡村文物古迹、文学价值等文化特征,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

“配套服务要跟上”

位于陇南市康县阳坝镇的阳坝生态旅游景区,境内群山皆绿,林木茂盛,环境优美,林草覆盖率高达85%以上,负氧离子充足,空气、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阳坝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素有“甘肃西双版纳”之美誉。然而,作为国家4A景区的阳坝风景区,这里的游客数量却并不多。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位于武都区的万象洞景区,万象洞已有2.5亿至3亿年的历史,是一座神秘罕见的西北喀斯特溶洞,因其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琅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享有“华夏第一洞”的盛誉,然而,同样是4A级景区,万象洞年接待游客不足20万人次。

如何让阳坝风景区和万象洞景区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拉动旅游消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一臂之力?调研组认为配套服务相对滞后是制约上述景区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陇南市,景区与景区、景区与城市、交通干线之间的通达性不够好,一些外地游客到陇南游玩了一个景点后,听说到其他景点还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有可能打道回府了。此外,很多景区体验度不高,旅游与文化、医养、休闲、娱乐、饮食等融合发展还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大多数景点留不住人,许多游客来,就是看看山水,最多停留一两天就返回了。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成员、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张正锋认为,“要完善旅游要素,强化基础设施。加快景区道路、停车场建设,完善公路沿线景区、餐饮和车站等旅游标识,多开通专线旅游公交车,充实智慧旅游交通网络。积极建设旅游饭店、快捷酒店、纪念品商店、娱乐场所、厕所和游客服务咨询中心,切实加大“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完善配套,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游客,增加客源”。

调研组成员、省政协委员赵莉建议,要构建大旅游架构,加强对周边省份和地区的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促进自驾游,同时,要下大力气组建南北之间旅行社的战略联盟,把南方客人吸引过来,让他们感受不同的地貌和风土人情。要注重挖掘各景区、景点的丰富文化内涵,多开发有自己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以增加景区景点的综合收入。

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促进旅游二次消费

“上车睡觉,下车上厕所,到了景点拍照,回来啥都不知道。”在陇南市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成员、省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张方明的一句顺口溜引发了会场的阵阵笑声。“过去传统的观光游只能让游客走马观花,那么现在提升旅游消费,首先就是要让游客留下来,在景区景点消费。”张方明说。

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平凉、天水、陇南三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聚财气”能力不足。对此,调研组建议,为让游客慢下来,需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其他旅游要素。

“一些景区因自身发展局限,只能提供‘行、游‘或‘吃、住’等单一服务,游客往往吃了、住了、游了,但没娱尽兴、购尽兴,大大降低了旅游的附加值。”调研组成员、省文旅厅法规处处长白发武说。他建议,应注重从品牌内涵、文化特色、包装设计、购物环境等方面提升旅游商品的内在品质,针对游客消费能力、需求以及喜好,开发出一些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王俊莲委员建议,对于景区本身,应围绕自身特色深耕产品及服务,延伸产业链,做大旅游产业。尤其要挖掘夜间产品,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从而来带动游客的二次消费,实现旅游经济的转型升级。

调研组成员、省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泽奎说:“景区要提升品牌运营能力,更有效地推动文旅融合,挖掘特色文化优势,创意产品的供给。应进一步精准定位,从自身建设提升方面做起,营造景区和景区周边的旅游消费场景,主动作为,如此才能让更多游客拥有更多的二次消费机会和热情,进而享受更好的消费服务与体验。”

来源:协商报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