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关于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制订专项规划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主席欧阳坚反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的阶段性特征,是总逻辑、总依据。不平衡、不充分虽然反映在许多方面,但最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的巨大反差上。发达与落后并存,建国近70年来从未如此鲜明地存在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当前,甘肃等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主要发展指标方面:2017年,全国人均GDP、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5.96万元、2.59万元,甘肃为2.95万元、1.60万元,青海为4.43万元、1.9万元,贵州为2.99万元、1.67元(贵州和甘肃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而广东为8.20万元、3.3万元,江苏为10.85万元、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6年,甘肃5696.3亿元,青海3897.14亿元,宁夏3640亿元,而广东为37477.23亿元,江苏为53000亿元。卫生方面:2016年,全国人均卫技人员和执业医师分别为0.006人、0.0024人,甘肃为0.005人、0.002人,云南为0.0052人、0.0018人,贵州为0.0057人、0.0019人,而北京为0.0122人、0.0046人,上海为0.009人、0.0044人。人均寿命陕西、甘肃、贵州为72岁左右,青海、云南、西藏在70岁以下,而上海、北京均在80岁以上。

不容忽视的是,40年来发展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有些方面还在扩大。以甘肃为例,1978年到2017年,人均GDP相当于全国的比例由90%下降到49%,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19%下降到76%,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71%下降到60%。

这些省份是我国经济版图上名副其实的“洼地”,是急需填平、补齐的短板。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引发的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更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也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背离,是关系“两个大局”、公平正义、边疆稳定和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就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部署,中东部省份乘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但一些西部省份被脱贫攻坚拖住了后腿,各方面的资源、党政领导干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脱贫攻坚上,导致对一些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发展项目、举措谋划不够,从而造成与东部,甚至西部一些省份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全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和质量。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性。甘肃、云南、青海等省区之所以发展滞后、动力不足、人民生活水平偏低,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基本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各项待遇偏低,从而导致了优质资源和各类高端人才等生产要素大量外流。

这些省份存在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欠账是全方位的,单靠地方自身的努力在短期内是难以完成的,如果中央层面不予以关注,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这为我们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此,他建议:

一、国家层面应通盘考虑,要在“十三五”期间,尽快缩小西部落后省份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使其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它们加快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和最必要的保障。

二、期望国家发改委能制定一个解决落后省份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中长期规划,将发展问题最为突出的甘肃等几个省作为试点,帮助这些省份尽快把交通、水利、城镇化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欠账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补,以及收入上的过大差距补上来,推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一项一项得以化解,让全国区域发展更为均衡、更加协调。(本文系《甘肃政协信息》第11期,专报全国政协)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