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有一个基本原理:就是提升弱者、拉长短板、缩小差距,实现均衡协调,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当前,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迫切的是让西部等落后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基础设施配置、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拥有全国80%的自然资源、70%的国土面积和90%多的边境线,90%多的少数民族人口集聚西部,是国家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所以加快西部发展至关重要。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近20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不少西部省份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还在快速拉大。
仅以甘肃为例,与全国平均数比较:国内生产总值方面,1999年占全国的1.13%;到2018年降为0.91%;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999年占全国的1.29%,到2018年降为0.64%;公共卫生方面,1999年甘肃医师总人数占全国的1.89%,到2017年降为1.65%。各类专业人才的报酬更是成倍拉开。
这样导致的最大恶果是:大量人才外流。比如,如兰州大学20多年来流出的副高级以上教师,都可以办两所兰州大学了。
正是针对西部与东、中部发展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拉大的这一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 为此建议:
首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近20年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差距拉大的原因,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首先是要遏制住发展增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均收入等差距拉大的趋势,之后再努力逐渐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其次,出台支持西部产业发展的差异化政策,以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立足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优势,优先实施一批适合西部的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一是建议支持在甘肃先行先试组建区域性绿色银行。发展绿色经济,最需要的是金融的支持。目前,欧美等国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探索。比如,德国的“政策性环保银行”,英国的“绿色投资银行”,美国也在4个州设立了“绿色银行”。由这类银行发行超长期限国家生态建设债券,为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二是建议支持甘肃率先设立有色金属产业的内陆专业自由贸易港,建成集有色金属生产加工、技术贸易、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全产业链国际合作与贸易的平台,打造国家级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
三是建议着眼军民融合发展,依托国家在甘肃布局的工业和科研力量,支持甘肃打造国家战略新产业基地。为此建议:1.制定和出台新产业发展规划;2.设立新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专项基金;3.支持相关科研、生产机构,组建国家新产业新技术应用产业园等。
通过这些制度性安排,为我国新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也为甘肃等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奠定产业支撑,尽快培育起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