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全国政协委员霍卫平:保护生态,应大力推进机制砂代替河砂


  “随着我国各项建设活动的蓬勃发展,各地对建筑用砂的需求也进入了一个爆发期,天然河道采砂曾长期是建筑用砂主要来源,长期以来、大规模开采使部分地区河道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天然河砂供应出现严重不足。”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甘肃省委会主委霍卫平做客甘肃日报社、甘肃新媒体集团设在北京的全国两会全媒体演播厅,畅谈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他认为,应大力推进机制砂代替河砂。
  霍卫平介绍,砂石骨料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用量最大的基础性原材料。据有关统计,2018年全世界砂石骨料产量约400亿吨,这是继水(约6000亿吨)之后,消耗最多的第二大自然资源。
  “长期以来,砂石骨料主要来源是河道砂石,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加快,天然河道采砂已造成砂石资源枯竭、水源污染、引发河堤安全等各种资源、生态、社会问题。”霍卫平说,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陆续出台政策,关闭和淘汰传统砂石企业。
  霍卫平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机制砂既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砂石骨料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又能消纳建筑废物、尾矿、隧道渣等固体废物废渣,是一个绿色环保产业。
  霍卫平畅谈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议应大力推进机制砂代替河砂。
  “机制砂石产业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标准、规范等,为尽快推动砂石产业有序有质发展,我提出大力发展机制砂石产业的建议。”霍卫平说。
  第一,建立健全发展机制砂石产业的政策体系。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扶持机制砂石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准入规模、质量标准、环保要求、绿色矿山建设、税收优惠、固废资源再利用等方面制定政策,并充分征求和吸收各方意见,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鼓励扶持机制砂石企业发展,促进机制砂石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第二,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机制砂石产业发展规划。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矿山资源开采区,做好探矿普查、环评等前置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县区为单位制定机制砂石发展规划,以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生态环境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按照规模化工业化绿色化的生产发展方向,每个县区扶持建设1—2个高规格机制砂石企业,总投资就达到1两个亿,集石矿开采、生产加工、混凝土配送、建筑固废综合利用、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为一体的高度集成化、自动化、规模化的现代化机制砂石企业,促进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是每个县区都能够扶持建设2个高规格机制砂石企业,那每年就会有2—3个亿的年产值,全省86个县区总共就会有300—400个亿的经济增长量,税收将达到40—50亿元,这必将会为甘肃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谈及机制砂石产业的发展前景,霍卫平显得信心十足。
  第三,统一制定机制砂石生产标准。国家要统一制定建筑、水利、交通等行业的机制砂石骨料技术标准,对绿色矿山、绿色生产、产品质量、绿色运输等提出规范要求,不断提高机制砂石企业环保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机制砂石生产的标准化。
  谈及甘肃省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的生动实践时,霍卫平说,2018年,省委、省政府以“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须有我”的敢于担当精神,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先进制造“十大生态产业”。仅2018年前三季度甘肃省十大类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1012.4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6.75%,这就说明“十大生态产业”已经见到了实效。虽然生态产业前期见效慢一点,但是从长远的目标来看,这却是一个朝阳产业,是甘肃实现转型发展的创新和跨越,也必将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