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服务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服务 > 学习园地

《人文甘肃》读后感征文之十 大学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

                                  --读秦大河先生《我的兰大生涯》有感
                                 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民宗委办公室  杨亚军
  兰州大学是甘肃教育的名片,也是甘肃的名片,从设立之初就成为了我省的最高学府,培育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西北教育人才的翘楚和基地。秦大河先生的这篇文章,是个人奋斗的回顾,也是大学精神的诠释。与当下的心灵鸡汤相比,有着更多的朴素和切实感受。读来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一、这是一篇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拼搏,为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成长史。
  秦大河先生,因为家庭成员出身的问题,与心仪中的大学失之交臂,却于不经意的善良中成就了一位冰川科学家,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里,我们要感谢省招办和兰州大学招办的工作人员,对国家事业的负责和对人才的喜爱。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氛围中能够有如此的坚守,是人性的光辉,是善良与责任的胜利。其中,“兰大地质地理系,即使像我这样的学生还真不少,都是出身上有点问题,但学习成绩比较好,人也聪明好些,都是品学兼优的”。通过这一段陈述,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政治环境对人才的影响,但同时也感受到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永远有那么一些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选材。这让我们相信,无论任何时候,善良的人都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也认识到,在时代的浪潮中,个人的命运是渺小的,前进是必然的,但道路的选择却是极端偶然的。
  坚持是成功的唯一选择,秦大河先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坚持是他能够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冰川科学家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无论是任何一种环境,坚持长跑的习惯为他的冰川科研和南极科考提供了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上帝的声音”使他在自己的短板面前能够克服心理障碍,持续不断的练习,拥有了一个爱好。这种坚持成为一种可贵的内在的精神品质,在参加工作后,克服重重困难,没有被世俗的生活所困扰,千方百计的找资料,坚持学习研究,一步步的走向自己的理想乐园,实现自身价值。
  这是一篇大学精神的昂扬旗帜,是任何历史时代大学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和建设主旋律。
  知识渊博、爱生如子的教授是大学的精神基石。当时的兰州大学校长是德高望重的江隆基先生,是当时全国高等院校校长的佼佼者,学识渊博,成为兰大兴盛的主导者。林迪生副校长无数次为贫困学生慷慨解囊,成为他们人生路上关键节点的无私长者,精神永远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王建忠老先生率先垂范,带领地质系的学生,外出实地考察,坚持野外作业,以60岁的高龄参与实践的精神,给学生树立了专业精神和训练方法。何志超老先生在学术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不顾自身安危,逐字逐句审阅学生实习报告,一丝不苟的修改指导学生实践,这种高贵的知识分子的情操,成为历史的标杆。
  勤奋学习,信念坚定的学生,是大学的物质基石。艰苦的生活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也可以造就人才,粗布衣衫、老布鞋、一张凉席就是全部行囊、借钱买书、五年大学的全部衣物装在一二角钱买来的旧纸盒子里,即使在这种艰苦的物质条件下,晨曦中几乎是用相同的姿势捧着书,聚精会神的朗读着外语,唯一的攀比话题就是看谁的论文发表了,谁攻陷了几门外语,从宿舍到教室,从资料室到图书馆,到处都有他们学习的身影,因为他们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坚信艰苦的生活是对他们的锤炼。因此在当时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兰大的学生们没有任何的怨天尤人、没有任何的灰心颓废,一如既往勇往直前的向科学的高峰攀登,成为改革开放后的中流砥柱。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正是当时的这种大学精神,才为我们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积累了坚实的智力财富。
  忆往昔,峥嵘岁月尽风流;看今朝,芙蓉国里显英豪。现在的大学生,虽然因为物质条件的丰沛和时代的进步,与当时的生活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从主流上看,现在大学生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子,是我们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主体,我们应该坚持《人文甘肃》宗旨,多从正面进行宣传,提振我们的信心,弘扬时代正气。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