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服务

媒体矩阵/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服务 > 媒体矩阵

【脱贫攻坚——影像志】小康路上带头人

【脱贫攻坚——影像志】小康路上带头人

    种药材,制饮片,提高药材产业附加值

    柴华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麦田变药园、村民变药农

    规模化种植,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

    一颗颗原原种是马登泰(右)的“宝贝疙瘩”

    马登泰种植马铃薯已经有20个年头

    村民脱贫后,李发奇谋划村里的下一步发展思路

    李发奇察看肉牛的生长情况

    李发奇面对面向群众传授养牛经验

    人勤春来早,春来人更勤,永登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永登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苦水玫瑰、高原夏菜、中药材、红提葡萄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永登的“金名片”。截至目前,永登县已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640个,吸纳群众入社2万余户,形成了“公司+基地”“基地+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现代化生产格局。说起近几年的发展,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说这些都离不开致富带头人的功劳。本报记者 吕亚龙 盛学卿

    柴华:让中药材成为脱贫的“良药”

    柴华是个土生土长的永登人,2011年回乡创业。通过调研发现,当地的土壤成分非常适合种植黄芪,于是柴华决定带领乡亲们一起种黄芪。6年来,他创办的中药材企业初具规模,与民乐乡柏杨村农户家庭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共流转土地6390余亩作为公司的核心种植园。

    如今,麦田变药园、村民变药农,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永登县农民脱贫的一副“良药”。2018年,永登县计划新增中药材面积1.3万亩,累积种植规模达5.03万亩,预计产量达1.58万吨。特色中药材种植成了永登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

    马登泰:马铃薯托起村民致富梦

    在永登县民乐乡中川村的田地里,4台播种机正在紧张地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村民们把刚刚运来的薯种播种到田地里。今年,永登县登泰种植农民合作社为了抢抓农时,临时请来80多名工人,动用运输车、播种机等大小18辆车,保证春播顺利进行。

    “别看它个头小,一颗种子能长出七八个马铃薯哩。”永登县登泰种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马登泰种植马铃薯已经20个年头了。过去农户种植马铃薯多用自留种,产量低、品质差,还容易染病,为了给农户提供好种子,合作社流转土地1300亩,成立了“南种北繁”脱毒马铃薯繁育示范区,引进陇薯10号、陇薯7号等优良品种进行繁育。同时,采取“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户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固有模式,带动周边3个村60多户贫困户发展马铃薯产业,帮助他们每户增收5000元,脱毒马铃薯成为中川村的产业品牌,托起了贫困村民的“致富梦”。

    李发奇:奏响“孝道文化”的乐章

    “李发奇真是我们的好书记。”永登县柳树镇教场村村民张兴喜说,“在他的带动下,教场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80多座,年收入达到160万元,合作社存栏牛羊2200只(头),种植苜蓿饲草3000亩,年收入2000多万元。”村民交口称赞的教场村党支部书记李发奇,是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他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帮助全村70个贫困户脱贫。

    不仅要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还要让他们的精神也富裕起来。李发奇告诉记者:“村里拿出一部分集体经济资金,给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贴生活费20元,子女补贴生活费100元,并对补贴费用进行公示,倡导尊老重孝。”80后村支书李发奇,以“孝”为引领,源源不断给教场村的发展输入“新能量”。

    在“孝”文化的润泽下,如今的教场村,村民讲文明讲礼貌,团结互助奔小康。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