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监督性调研,加强政协民主监督
政协甘南州委员会
在基层的政协工作中,相比民主协商而言,民主监督是一个相对较弱的方面。为此,甘南州政协近两年来在开展民主协商工作的同时,在开展民主监督方面作了深入思考和创新实践。一般来说,民主监督,主要有会议监督、视察监督、提案监督和专项监督四种主要形式,我们则在开展其他常规监督的同时,主要在开展视察调研监督上作了一些深入、创新的尝试,力图让监督工作更能反映基层存在的深刻问题,更能接近党政领导的深切愿望,更能找到促进工作的深层办法,达到敢于建言、善于建言的效果。
一、实行政协主导,以超脱的第三方视角保障冷静监督
以往常规的视察调研,经常邀请政府行业部门的领导参与其中,其好处是他们知道政策,了解行业工作情况,但其中的弊端是在视察调研中,这些部门领导往往成了视察调研活动中的主要话语者和权威人士,成为调研视察活动的实际主导者,而活动中的政协牵头者和专委会成了实际的旁听者和被动人。部门领导由于是执行工作和政策落实时的利益相关方,天然的有维护自身利益的趋向,在选择考察对象、甄别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时有可能站在本位主义立场,有可能使视察调研工作有失公允中立、不够冷静理性,有可能给乡村和群众找出的问题较多,给基层工作找出的问题较多,而给部门工作找出的问题较少,反映部门存在不足较少。当然,对于利益密切相关的基层乡镇反映的工作情况和问题,也应予以冷静地了解和判断,厘清所汇报的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是夸大缩小的还是真实的。如我们在开展“甘南州精准脱贫攻坚监督性专题调研”活动中,在提前学习掌握有关政策和资料的基础上,在深入乡村、农户时,有意不带扶贫办、县政府分管领导,只是由州县两级政协相关专委会的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乡村、深入农牧户,以超脱的第三方视角观察情况,聆听反映,查阅资料,站在农村群众和机关单位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立场上听看和思考,对双方均既不偏袒包庇,也不吹毛求疵,提出了关于切实加强农牧民自我脱贫教育、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对初步脱贫村持续进行政策扶持等意见,对利益相关各方面都有建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实践证明,在视察调研监督中,多实行政协主导,可以有效保证冷静地察看实际情况,冷静地寻找问题,理性地找出对策,在基层和群众中产生良好的印象,切实能使调研监督达到影响各方、督促部门、解决困难、促进工作的目的。
二、直接面对群众,以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追求客观监督
在视察调研工作中,以往下基层时,应该说不少时候有形式主义现象存在,经常是调研组先到县市或者到乡镇听取总体情况汇报,产生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甚至判断,然后到县上或者乡镇安排的一些村寨和企业、农户、居民中去参观访问,整个调研活动往往是由县市或者乡镇牵着牛鼻子在走,看到的对象实际是在给县乡的汇报做例子和注解。这种方法的优势当然是先整体了解宏观情况和趋势,然后个案观察、解剖麻雀,是一种不错的调研方法,但往往实际情况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彻底、不广泛,容易流于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为此,我们在开展监督性调研活动中,极大地增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尽可能多的接触群众,尽可能地先观察、先访问、先座谈、先查阅,然后听取部门介绍和整体汇报,以尽量多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追求监督的客观性。如在开展“甘南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协商座谈会”前,先期深入基层开展监督性调研。调研人员先深入社区居民、村寨农户、街道干部、环卫工人中访情问计,与公共场所活动老人、商铺店主、早晚锻炼爱好者交流问策,深入细致地大量了解民情信息资料,然后往上逐层召开社区(村)座谈会、乡镇座谈会、城建环保卫生部门座谈会、县市级座谈会,在召开县市级座谈会时,邀请县市领导、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加,让与会群众代表和政协委员大胆、充分发言,积极进行交流、互动,深入开展质疑、答询,力求真实、深入、全面地了解第一手的资料。由于掌握实际情况比较具体多样,通过政协组织的座谈协商,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推进环卫设施建设、完善环卫单位人员的定岗定责、强化考核奖惩措施、建立环境卫生行政法规等建议,为州政府和州人大出台相应的规章和法规提供了一些切实接地气、可持续的有益建议。实践证明,在视察调研监督中,多些深入基层,多和群众交谈,减少对汇报资料的依赖,可以更充分地了解群众的需求,更理性地找出可以操作的对策,产生疏导群众情绪的效果,即可以使监督工作广泛达到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影响群众的作用,使政协的视察调研工作一定程度上起到联系党政机关和基层群众的桥梁、纽带的作用。
三、注重行家参与,以专业的第四只眼光力求深刻监督
对于政协委员,虽然常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之说,但我们在针对某一调研课题具体组建调研队伍时,往往感到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也就是存在专委会和界别委员中专业人才不足、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既然要开展监督,就必须比一般的群众看得更深入,比行政管理部门看得更长远,比外行的委员看得更精准,这就有必要而且必须依靠、调动、发挥相关专业人员的专业眼光和专业才能,广泛借助社会专业人才的作用。在监督性调研中,如果说,一个政策的落实和项目的实施,群众和部门是相关利益的两个方面的话,政协组织和参与委员是超脱于利益之外的第三方,那么邀请的专业人员,特别是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和党政体制外的社会专业人员如退休人才、外籍人才、党外知识分子等,更是超脱于利益之外的一方。邀请他们参加调研活动,可以弥补开展调研活动时政协委员中人才不足的问题,增强监督调研的专业眼光,增强调研工作的深刻性,探清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州政协在开展“甘南州草原沙化既鼠害治理情况监督性视察”中,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不仅邀请农牧业界委员参加,而且邀请了草原、畜牧、水保、社科单位有高精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不是政协委员的专业人士参加,极大地增强了调研队伍的专业审视能力,这些专业人士以深挖细究的精神和知悉国内外当前最新专业信息的优势,更深入地寻找问题,更新颖地提供信息,更前瞻地提出建议,如提出设立草原鼠害治理专项基金、提高甘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标准、全面推动草畜平衡制度落实、建立甘南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国家公园体制、尽快建立横向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等等,具有高屋建瓴的视野,这是一般的和少数的委员难以企及和达到的。实践证明,在视察调研监督中,多增强专业力量,多借用社会外脑,可以避免浮泛表面的简单监督和建议,可使调研监督成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使问题和建议更有专业性、权威性、说服力,更能让决策部门心悦诚服、容易接受,促进问题的解决。
四、集中多方讨论,以不同的多方位意见达到广泛监督
我们发现,在监督式视察调研的后期或结束时,不少地方以往经常是调研组集中开一个会,征集一下成员的意见,然后由主笔人员撰写文稿,主笔人员不是参加单位的业务文秘,就是政协委办室的笔杆子,成文后交由调研主要负责人审稿,有时也简单征求一下参加单位的意见,最后交主席会议审议。这种成稿的过程简洁方便,效率较高,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实质上往往主要是笔杆子一人在动脑子,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见识和智慧,调研报告的水平反映的是笔杆子的水平。实际上,调研的后期或结束时,能否认真组织开展诸葛亮会,能否以充分的实事和广泛的视角进行会诊,这是调研工作的最后“临门一脚”;若讨论研究环节缺失或浮浅,实质上会使调研结果功亏一篑。因此,甘南州在开展监督式视察调研的后期,特别注意组织几次高质量的讨论研究活动。一是调研组在离开调研地或者单位之前,挤出时间与所在地的部门领导、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征求对问题、原因、措施的看法;二是调研组所有成员集中讨论,摆实事、谈症结、找对策;三是回到机关后,邀请对调研行业或工作较熟悉或有见解的其他委员、专家提出分析和建议,力求多层次、多视角、更广泛地扩展视野、深入思考。监督报告初稿成型后,又印发至相关人员,多方面征求意见,不断纠偏、弥补、提升内容质量。在主席会议讨论审议时,提倡热烈、真诚、尖锐的交流、批评,鼓励大家把意见发表在当面,把丑话说在前面。在上报监督报告或者建议案前,于内容尤其是建议达到较好质量的同时,对其文风也予以充分地考虑和完善,追求摆实事、说问题客观、公允,提出的建议主次得当、理性精准、可行可做,且有可读性即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建言说精准,把好话说得体、说动听、说入心。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