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表征一个民族历史长河的集体记忆,是民族性格的深沉持久书写,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道义传承。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支撑,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核心价值观则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建设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就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民族性
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是民族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厚底蕴,体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内涵力量。这种文化自信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中走出来的文化长征,是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体。
在世界古文明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我们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想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体现出了真正的文化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历史的自信和文化价值的魅力,是对中国道路的坚持、中国制度的坚守、中国理论的坚信。
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的时代性
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是能够为全球治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方案的深厚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这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坚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
推动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需要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力量,用好五千年历史传承的文化力量。用真理说服人,实践催发人,文化引领人,价值塑造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坚定文化自信和厚植价值观自信是一项铸魂工程。新时代召唤伟大的精神和伟大自信,伟大的精神和自信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价值动力和文化氛围。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和塑造中国形象,就是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离不开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价值引领力及全球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的叙事能力,应体现出价值观自信,这是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的统一性
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不可分割、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的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公民价值准则三个层面相互贯通、实践统一。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准则是国家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基石,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德治善治功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将公民准则内化导向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现实践行。核心价值观承载积极进取的社会追求,要阐发好“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刻理解历史文化发展规律中富含的道义担当、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深度融合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培育价值观自信,在良法善治中用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提升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性、纯洁性体现在人民性立场,要将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与人民中心论统一起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要从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引领中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拥护中夯实。在物质越丰裕、社会越进步的时代,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尤为重要,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厚植价值观自信,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矢志奋斗。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