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完善措施 加速成果转化
张生桢(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5月中下旬,省政协副主席栗震亚带领部分科技界政协委员、相关专家、学者赴兰州、白银等有关县区,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指示要求,就如何充分发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兰白试验区)平台引领作用等重点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对历年来有关科技创新的调研成果做了认真梳理和集成
我省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部分企业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依然不足。产学研联盟并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创新型企业少,企业双创活动少。体制机制改革没有实现有效突破,建设主体责任不清。创新平台存在结构性矛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研发与市场需求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研发成果外流、研发机构外迁现象普遍。政策落实难成为痼疾。科技评价体系不健全。工程化能力弱。
对策建议:(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一是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念。二是建立政府与市场、企业、科研院所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完善和落实创新政策措施。一是全面深化科技投入机制改革。二是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三是持续发放科技创新券助力企业发展。四是加强政策宣传督查、考核力度。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是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科技创新项目与市场需求吻合。二是将成果转化到产业链。三是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四是增加工程化能力。五是培育和发展各类技术交易市场、中介机构、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六是用“柔性”机制引用“高精尖”人才。
(四)增强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一是整合全省科技创新平台资源。二是明确各类园区功能定位。三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加强产学研用结合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邱平(省政府参事、兰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
建议:一、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打造千亿元锂电池产业链。以兰州金川科技园和兰州理工大学为核心的产学研用合作将有希望使我省在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正极和电解液)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为金川镍资源由主要应用于传统的钢铁产业转向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这一战略新兴产业和为打造千亿镍钴新材料及二次电池材料战略新兴产业链提供支撑。
二、加快省属科研院所改革,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是否考虑政策上允许所有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合作都可以收费,从而调动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产学研用结合基地甘肃省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数量很大,每年的创新实践活动基本上局限在学校内,创新实践活动与企业的科技创新结合很少,而且,由于受学校条件限制,能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人数很少。是否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高校与企业(中小企业)长期对接,按照专业划分,将大学生、研究生分成小组,由导师带领,将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融入到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使企业和高校进一步相互了解,带动高校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真正建立产学研用结合基地,逐渐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化解了高校学生创新实践难的问题。
推进创新跨越 实现同步小康 重塑陇原印象
王宏广(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结合平时产业预测、技术预测、人才预测的研究工作,对“我省科技创新如何突破”,提出几点建议:
把科技创新突破作为新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指引,以同步实现小康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造就尖子人才团队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走出一条甘肃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建议紧紧围绕“强化特色产业、补齐短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三大创新发展重点,制定科技创新突破的规划与方案,提出具体目标、重点与方向、政策与措施。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人才政策要有重大突破;创新主体改革要有重大突破;创新目标调整要有重大突破;应用研究实施“新产品战略”;创新基地建设要有突破,建好几个国际有名的高新技术园区或基地,建议省里重点抓好1-2个有特色的园区,特别是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建立有利于吸引外籍尖子专家创新的基础。科研创新模式要有重点突破,要改变单一学科写论文、报专利的旧模式,建立多学科联合应用研究,攻关出产品的新模式,单一机构、单一学科原则上不立项。明确创新创什么,选准科技创新的重点与方向;明确创新谁来创,打造国际一流人才队伍,建议“围绕三个重点、用好三类人才”,三个重点是“特色产业、短板产业、新兴产业”,人才创新要“四管齐下”,“用好自己的、借用别人的、吸引国外的、培养未来的”。借用别人的就是通过挂职等多种方式,吸引国内人才。要按照甘肃的省情,在若干重点技术、重点人才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队伍,如在生物医药与疫苗等有一定优势与基础的领域,下决心吸引一批尖子人才,保住并扩大现有产业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在信息、人工智能、材料等领域,吸引尖子人才,开发新产品、创办新产业。
甘肃的未来第一取决于新战略,按照中央的指示,遵照客观规律,结合甘肃实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能够保障同步小康的新战略。第二取决于执行力,没有新战略只有走老路子,没有执行力也就没有动力。
给予重离子产业更多支持
蔡晓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果转化与产业处处长、研究员)
推进重离子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让特色的创新技术带动和引领我省的经济建设特建议如下:1、希望省上能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支持在兰州新区建设“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产业基地,实现国产最大医疗器械关键部件的批量生产和产业化。2、请省上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制定出台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产业化和临床应用的扶持政策。3、请省政府协调设立重离子产业基金,结合金融租赁和保险等金融模式,通过金融引导分步布局建设重离子治疗中心;建立重离子治疗商业保险运营模式,解决肿瘤患者能够治得起的问题。4、 请求省上相关部门通过项目支持和金融支持布局建设辐照专用重离子加速器、核孔膜加速器、电子辐照中心和真空冻干中心等,拓展重离子相关技术的应用市场,培育优质新品种和新菌种,扩宽核孔膜产品种类和市场,提升陇药、高原夏菜等地方优质产品的品质和价值。5、 建议支持近代物理所在兰州新区建设“大科学装置示范园”,希望省上能对“大科学装置示范园”和近代物理所“武威核技术应用产业园”的建设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6、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持沿“一带一路”布局重离子加速器和相关产业,推动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重离子诱变育种技术、甜高粱产业技术、核孔膜应用、电子辐照等技术走出国门,促进旅游、医养、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融合发展,开拓集科技、健康、文化、现代农业、交流和商贸为一体的“重离子之路”。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杨智勇(金昌市政协副主席)
按照省政协关于开展“我省科技创新如何突破”的专题调研通知精神,政协金昌市委员会邀请科技界委员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梳理的主要问题:科技管理体制还不够顺畅。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创新平台不完善。
对策建议:(一)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投入资源。一是建议在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中,尽快理顺科技行政管理体制,改变目前县区科技行政部门设置不一、编制减少、职能弱化的问题。二是加快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二)狠抓政策落地,加大考核力度。一是建议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地)税局、省监察厅等部门对现有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二是建议在制定新的科技创新政策中,对现有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充分吸收行之有效、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使每一条政策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评价考核,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科技创新评价考核办法,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要优先支持具有研发能力和中试基地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全面落实企业在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鼓励在企业内部通过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采取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方式,激发各类人才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二是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四)优化科技评价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一是改革科技评价机制,规范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知识产权估值机构,创新评价体系。二是加大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甘肃省技术市场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宣传力度。三是建设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五)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发展我省科技服务业。二是进一步优化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布局。三是加快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苏秀霞(庆阳市政协副主席)
建议与对策:(一)继续营造更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一是要进一步贯彻国家和省、市鼓励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各项政策。二是要切实优化舆论环境和法制环境。(二)要加大扶持力度,逐步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机构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强化企业的研发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发挥它们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带动作用。(三)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激发科技管理活力。一是促进建立市县级科技经费管理使用联席会议制度。建议学习省级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使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财政科技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从部门行业技术需求及研发重点出发,对部门行业年度重要研发项目进行征集汇总,统筹安排市本级和县本级经费,共同建立科研经费统筹集中使用制度;二是建立科技统计监测工作机制。学习省级科技管理部门做法,由专门机构和固定人员对全市科技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汇总上报,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提供详实科学的数据依据;三是建议出台全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建立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落实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落实普惠性财税支持政策,推进全市科研院所改革、改革人才培养及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完善科研人才引进制度、推进市级财政及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
完善机制 加强创新力度
张尚虎(省政协委员、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一)顺势而为构建大科技格局。应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平台,及时出台有关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探寻基层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就是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激励为辅助、社会参与为手段,一方面可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大科研技改力度,扩大企业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切实增加一批他无我有、他有我优的自主产品;另一方面,也可将国内较为先进的科技成果加以应用和转化,使之成为地方特色产品,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带动力和影响力。(三)强化金融支持力度。科技与金融结合还不够紧密,财政奖励帮扶力度还需加大。(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要全面实施科技人才引进工程,鼓励和支持团队(个人)创新企业,建立健全“院士专家工作站”,抓好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人才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产业升级提供强大支撑。(五)优化科技创新机制。形成一套良性循环、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重大科技专项培育机制、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奖励机制、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对接机制,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互动机制、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和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机制、科技项目资金监督管理机制、科技创新优惠措施、政府及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督导和考核,力求科技创新不流于形式。
加大科技投入 促进创新力度
寇景峨(陇南市政协副主席)
陇南市政协围绕陇南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创新平台引领作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等方面开展了调研工作,一、科技创新工作基本情况:制定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助推科技创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有序开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大力开展执法维权活动。
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科技人才不足。科技机制尚不完善,管理工作不畅的现象依然明显。
对策和建议:
加大科技投入。一要加大财政投入。二要鼓励企业投入。三要加大社会投入。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一是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二是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三是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四是着力培育企业创新支撑网络。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一是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二是正确引导,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三是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力促产学研一体化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互动效应。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和技术市场建设。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渠道。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做精科技孵化平台,奠定产业发展基础。二是做实科技合作平台,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 三是构筑科技金融平台,强化企业创新资金保障。四是拓展科技中介平台,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是强化政策支撑。二是引进中介服务人才。三是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示范工程。四是推进有条件的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GB/T29490),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五是建立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知识产权顾问制度。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蔺建鸣(金昌市政协委员、金昌市科技局局长)
在当前,由于重科研轻转化、缺少风险投资、转化动力机制缺乏、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在此,我提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注重政策的部门协调,尽快出台我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加快构建我省“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担保贴息+产权质押+股权融资+风险投资+保险”的科技金融体系,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向技术研发侧和成果转化侧,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探索建立我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基金,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发展。建议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充分利用好我省现有的各类创新平台,鼓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建设若干个科技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基地。
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实施好国家、省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三是贯彻落实好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的实施办法。
四是加大企业科技投入与转化考核指标权重,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关键在于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要对国有企业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由过去单一利润考核向利润和科技投入与转化效益的考核并重。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环境的建设,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增加有影响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在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的立项、评审、评优的比例。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合作建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开展共性技术攻关,转移转化科技成果。
改革项目管理制度 发挥高科技团队作用
刘金郎(省政协委员、陇东学院科技处处长)
高效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题立项存在盲目性。(二)对科技成果转化关注度不高。(三)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四)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五)科技评价机制体制存在问题。(六)高校科技团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改革科技项目下达管理制度。建议省科技厅每年向企业和科技成果应用单位公开征求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和对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后作为科技项目,由有能力和条件的科技单位组织科技人员制定实施方案,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确定最有能力和条件的科研单位承担项目,开展研究。
制定新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单位和个人科研水平的时候,把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重要指标,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工作向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展。
制订科技项目与地方生产结合的政策措施。在科技项目评审下达的时候,应用型科技项目要把与生产的结合作为项目下达的先决条件,引导应用型科技项目与生产结合,减少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
转变高校的办学理念。高校要抽调精干力量建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中心,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管理和研究。
健全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评价机制。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考核中侧重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从事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科研人员,将考核的重点放在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上,特别是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要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重奖,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以实绩论英雄的正确的科研评价导向。
重视人才 科技兴企
徐冬梅(省政协委员、华天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华天集团坚持大力实施“人才兴企、科技兴企”战略,坚持引进人才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环境,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意见建议:1、省委、省政府对以往出台的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没有落实的原因,认真抓落实,不能有头无尾,特别是影响大的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比如“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意见》(甘发〔2011〕13号)”及“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试行)”等七个办法的通知》(甘办发〔2011〕91号)”两个文件于2011年10月出台,2012年5月省人社厅组织了第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共有10人通过认定,但后续就没有下文了。所以我们认为,政策不在出台的多少,而在于落实了多少。政府的人才政策是一项暖人心工程,同时是否落实也关乎政府的公信力。
2、在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本土人才的重视,政府要为企业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参考其他省份的政策,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的技术人员,年薪达到一定数额的,按比例给予个人所得税奖励。这项政策将对留住人才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优化创新环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寇娟霞(庆阳市政协委员、庆阳市科技开发中心主任)
庆阳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技术创新意识较强,但科研投入有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但专利转化率低。科技企业融资困难,技术更新换代受抑。人力资本投入不足,技术型人才匮乏。
庆阳市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建议:
优化创新环境,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要结合庆阳实际,制定出台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特别是与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使企业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优惠,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政策实施的评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踪研究和不断完善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健全和完成政策体系。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更多地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建设一批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机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微企业。
加强企业研发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基地,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各类人才的培训,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从科研院所和高校选派科技人员进入企业,研发技术、开发产品。特别是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产品进入企业推广应用。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创办科技型企业。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董新海(陇西县政协委员、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人才的引进。通过高校引进人才。依托项目培养创新人才,通过项目有的放矢的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公司内部发掘人才:公司通过竞聘、轮岗制度让员工自己发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让员工培训员工,培养内部讲师,将不好的带动为好的,好的带动为更好的。通过电子培训平台,让员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不断提升自己。
人才的融入。公司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发展历程的培训,让新员工了解公司,融入企业文化;公司还要多组织团建活动,增进员工感情,提升团队凝聚力,让新员工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更好更快地融入公司。
留住人才。公司花费了大量的人才、财力、物力,如果留人制度做得不好,导致人才的流失,进而导致人才资源引进的流失,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这一方面,希望政府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配套服务,创建良好的环境,让人才无后顾之忧。
人才库的管理。人才库是展示员工各种能力的“人才池”,公司对人才的成果、进步情况及能力进行评估,划分等级,建立专家库,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及时更新。
完善体制 打造一流平台
李瑞芳( 金昌市政协委员、金川集团镍钴研究设计院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所主任、高级工程师)
建议:完善科技攻关体制机制,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效益最大化。要强化计划、执行、考核、转化应用的科技创新过程管理,强化以我为主的科技联合攻关,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探索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自行筹措研究经费的监督管理办法。
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
着力打造 “开放、流动、联合”的一流开放性研发平台,加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科研平台建设,根据企业及行业技术发展需求,以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目的,通过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及省上项目,尽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研究能力的知名专家、教授。形成“企业科研平台凝聚科技精英-科技精英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科技成果促进科研平台建设”的良性循环,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产品研发体系,构建“柔性化创新工艺平台”,加快工艺创新、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进程。
以深入开展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主体,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经济效益。加强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其他科研项目产生的关键技术成果的总结、宣传,促进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快速对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