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议政

议政建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协商议政 > 议政建言

省政协“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月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关于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石 晶(省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按照省政协主席会议关于省委、省政府领导交办省政协重点调研课题任务分解安排意见,5月至7月,省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研究室在黄选平副主席的带领下,就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产业自身发展方面。(二)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方面 。(三)社会服务促进方面。(四)政府引导管理方面。
  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完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
  (二)抓住重点环节,全力加快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1.培育提升中药材种植业。2.做大做强中医药加工企业。3.全力打造高标准产业园区。4.积极开拓中医药市场。
  (三)坚持问题导向,集中研究解决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1.认真落实“三一”工作机制。2.强化“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撑。3.加大资金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借鉴贵州等省扶持产业发展的做法,大力整合各部门现有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设立中医药产业综合实验区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在“十二五”期间设立每年5000万元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追加财政预算,将“十三五”期间扶持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5亿元。三是设立中医药创新驱动专项资金。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搭建“银+企”“政+银+企”等合作平台,研发陇药金融产品,拓宽投融资渠道。4.加大政策保障和支持力度。5.建立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平台。6.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将中医药产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列入全省人才重大工程,进一步细化完善中医药产业人才管理办法,对产业园区和基地引进的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应对照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人才的政策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补贴,并支持实现建设专家公寓和周转房,为高层次人才提高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防止中医药研究人才的流失。二是大力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是采取“订单式”人才定向培养机制。
  (四)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1.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机构。2.召开我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推进大会。3.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

 

搭乘“一带一路”快车  实现中医药走出去、大发展
李晓霞(省政协常委、省农工党副主委)

 

  古丝绸之路的本质是服务于亚欧之间的商贸和物流通道,是文化交流通道。现就甘肃中医药产业在“一带一路”对外合作交流方面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政府搭台,各方唱戏,创新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建议国家外交等部门应联合发布相关国家卫生政策、药品注册法规及企业经营等方面的信息,方便企业决策参考。完善中医药企业海外维权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境外发展基金制度、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和海外投资收入税收减免制度,逐步建立海外投资服务体系,帮助支撑我省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发展。
  2、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和科研、管理人才队伍。一是设立人才发展基金,政府出台刚性保障措施,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二是在甘肃中医药大学设立俄语、法语中医相关专业,开展国(境)外留学生的中医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三是大力实施对外开放人才战略,加大中医外语人才的培训和培养,为中医药走向更多国家做好人才储备。
  3、继续深入实施“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中医药国际化战略,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发展。
  4、加强陇药品牌体系建设,夯实对外合作基础。大力扶持以纹党为代表的道地药材生产、加工,创建甘肃品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推动地道药材精深加工;扶持培育拥有优势品种和技术储备的龙头企业做大规模,提升效益;以定西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为载体,加快标准化仓储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新业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拓宽中医药营销渠道。加强政策引导,着力打造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精深产品加工制造、现代仓储物流及电子商务平台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陇药产业。
  5、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优势,做好“互联网+”模式下的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

 

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及其建议
云立新(省政协委员、甘肃中医药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院长、博导、教授)

 

  中医药产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已经不可或缺。如何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医药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加快我省范围内中医药一、二、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加快众多市场主体的相互联结与共生共赢,尚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应当具备的条件:目前我省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与短板并存,但优势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资源条件方面,尽管产业集群发展的所需人力资源与技术水平不足,但甘肃省是当之无愧的中药材资源大省,2016年种植面积435万亩,产量115万吨,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自然资源充裕。需求条件方面,虽然甘肃中医药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不高,但国内整体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新兴的大健康领域市场潜力巨大。此外,虽然在行业支持与产业链条方面存在着如我省包括行会等对中医药产业的综合支撑作用尚未显现、产学研协作能力偏弱以及中医药的产业链条短,仿制药品多,精深加工以及新剂型、新品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低水平重复严重等诸多问题。但在外部机遇与政府支持方面优势突出,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我省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出台,让我省拥有了国家级综合试验区这个先试先行的平台,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创新,引导和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由“分散”走向“集聚”,进而形成集群发展。
  二、明确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目的和意义:一是有利于培育和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通过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技术创新发挥外溢效应,促进中医药企业间的学习仿效,便于破解我省中医药产业存在的研发创新与技术孵化能力不强,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的顽疾。二是有利于形成中医药产业的品牌效应。通过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便于我省中医药产业统一规范品质标准、打造推介共享品牌,从而形成品牌传播的“集群效应”,获得单个企业难以享有的品牌知名度。三是有利于克服中医药产业规模整体偏小的劣势。针对我省中医药产业经营主体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6年甘肃医药工业规模上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国的比重为0.39%的现实,通过产业集群发展,促使我省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紧密合作,进而突破规模、结构上的框限,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因此,依托我省中医药产业现

 

创新引领 政策支持 促进甘肃陇药产业发展
包旭宏(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管理办主任)

  从政策、研发、落实层面存在的问题:1、新药研发审批程序严重影响企业新药创新的积极性。中药新药的审批可能要花两年到五年的时间,长一点的甚至要八年。审评效率也极为低下,2014年中药申报数量为505个,而批准临床的有34个,批准上市的仅24个,通过率仅为11%。2、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市场管理、行业管理多重性,致中药饮片以药品、农副产品形态存在,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严重影响正规药品企业效益,也无法体现优质产品的价值,制约饮片行业发展,同时影响中医医疗水平。3、集团旗下子公司甘肃奇正藏药营销公司从2010年起经营虫草贸易业务,在2013年前此项业务由企业自行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发票,从2014年起税务局通知企业不能自行开票,需要在收购地开具发票。4、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年初刚刚发布,我省重点特色品种如红花如意丸等未能进入目录,对公司做大做强该品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策建议:1、加大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快藏药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提升藏药现代化水平。2、支持开展上市品种的二次开发,促进市场销量的增长。3、在政府引导下,大力支持省内外科研机构联合骨干企业,对具备药食同用特性的党参、黄(红)芪、肉苁蓉、锁阳、黑果枸杞、蕨麻等中药品种进行药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批准列入新资源食品目录。鼓励企业建设中医药养生堂和食疗药膳馆等,大力发展中药健康产业。4、医保招标支持。5、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拓展科技开发链条。6、将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特色品种纳入全民医保政策范围内,助力企业发展。7、利用国家保健食品备案制政策,将特色的药食同源药材纳入备案制目录中,解决企业存在新产品研发周期长,费用高的问题。8、加大以当归、党参、枸杞等道地药材深加工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利用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大省、产业大省的目标。9、放宽与陇药资源相关的医疗器械类品种、食品、化妆品的审批。

 

关于加快陇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杨春洲(陇南市政协副主席)

 

  为推进陇南市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提升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加快药材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使中药产业真正成为陇南的新兴产业和富民产业,现提出如下建议:
  1.紧抓政策机遇,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产业综合试验区方案》。
  2.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提高中药产业整体效益。建议对已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认定的中药品种,以及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的品种,列入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给予重点扶持。激励引导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新品种引进、选育、推广。
  3.培育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4.强化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畅通营销渠道。建议省上扶持陇南的5个中药材重点产区县建设产地专业交易市场,降低山区药农的运输成本,增加药农的收入。建议省上对医保、中药材招标采购政策进行有效衔接,规范并支持省内制药企业和各级医疗机构优先采购本省中药产品。建议省上衔接协调,打通道地中药材进入当地制药企业或医疗机构的通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成本。大力推进中药材电子商务,积极构建中药材现货电子交易系统,引导企业、合作社与淘宝、天猫、阿里巴巴、中药材天地网、买卖通等电商平台开展广泛合作,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与消费终端市场的有效对接。
  5.提高中药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建议省上协调在陇南设立甘肃中医药大学陇南分院。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中医药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建议省上出台管用的激励政策,支持科技人员下沉到基层一线开展中药试验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
  6.完善中药产业扶持政策,建立投融资保障机制。建议省上出台政策,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上扩大中药材种植的覆盖面;增加陇药产业发展基金额度。建议省上设立道地药材开发投资基金。鼓励、扶持有实力的中药企业上市融资,解决企业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在推进《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落地实施方面,建议省上给予陇南更多的项目、资金的扶持。

 

挖掘潜力 整合资源 推动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
冯晓云(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目前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生产场地较小且分散;药品盈利空间被压缩;公司整体搬迁发生较大费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
  1、建议省上相关部门结合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甘肃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落户佛慈,批准我公司在甘肃省进行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备案,给予我公司在试验区先行先试相关政策,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资质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政策扶持。2、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于药品批准文号企业间转移流动的政策及规定给予指示和指导。3、建议一是对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给予扶持政策,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对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药品生产企业,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金支持;二是对其他没有条件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制定相应政策,允许将其药品批准文号转移至其他企业。4、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我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等优势,在我省药品招标采购、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增补及医疗机构配备使用产品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5、请求政府相关部门在国际营销网络构建等方面给予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6、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等管理制度,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同意我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股权激励,并给予相关的指导。

 

紧抓机遇 打造“中国药都”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王锁(定西市政协副主席)

  2015年以来,定西市紧紧抓住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先行先试机遇,围绕打造“中国药都”战略目标,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岷县、陇西、渭源、漳县等主产区,中医药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均在1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针对定西市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议:省上把定西中医药产业作为发展陇药产业的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帮助定西打造“中国药都”,加快人才、资金、储藏、交易、加工、检测等各类要素向定西特别是发展基础较好的陇西集中,形成规模效应,做大做强陇药产业。将在陇西县举办的中医药产业方面的节会,由省政府主办,提升陇药影响力。
  (二)建议:省上借鉴吉林、安徽、河北、浙江等省做法,尽快制定出台配方颗粒生产使用政策,对省内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进行考核备案,鼓励企业进行生产试点。省上协调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将党参、黄芪申报列入国家药食同源品种目录,并制定出台我省保健食品、健康产品管理规定,支持大健康产品的审批、开发、生产、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建议:省上协调国家农业部将中药材育种纳入国家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计划,扶持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将当归、党参、黄芪等主栽品种列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范围,切实规范中药材切片初级加工市场。省上继续扩大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面积,将柴胡、黄芩、甘草、红芪等种植面积较大品种纳入保险范围,切实增强种植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建议:省上继续加大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借鉴贵州等省扶持产业发展的做法,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设立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积极搭建“银+企”“政+银+企”等合作平台,多方式、多途径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信贷资金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

 

扩能改造 紧跟政策
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走出去
康永红(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十二五”规划以来,甘肃省政府进行经济科学发展布局,陇药产业已被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陇药产业发展部署与政策措施均已出台,针对当前中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陇神戎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单一产品依赖。积极进行市场调研筛选,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其他疗效确切、市场空间良好的相关药品批件、药号,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种、拓展企业未来发展空间。然而,随着近年来新药审批的不断严格化,获得新药批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原来一些老药企的部分批文(多年僵尸文号)弥足珍贵,且逐步流失向外地企业。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协调留住并有偿流向有实力、发展后劲足的本地企业,为振兴陇药战略夯实基础。
  二是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落实,甘肃省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有大型医药配送企业,具备储备用药功能,同时肩负社会责任,保障民众用药安全。
  三是建议在推动陇药发展战略进程中,可模仿其他省份,对本省药企的产品进入本省医院给予优先权,同时规定占有一定的销售比例。
  四是建议政策支持国有药企托管医院药房,进行企业化运作。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