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国家水利部对黑河调水成就进行总结评估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张掖市政协反映,黑河跨省际调水自2000年实施以来,地处流域中游的甘肃省张掖市严格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分水方案,围绕统一调度水资源、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水生态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完成黑河各年度分水任务和以黑河近期治理为重点的节水工程建设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黑河调水15年来,中、下游生态环境都得到有效修复和改善。截至2013年底,累计向下游输水144亿立方米,结束了下游额济纳河断流的历史,使下游尾闾湖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包括进素图海子)恢复水域并保持在60平方千米(最大达103平方千米),东居延海已连续11年保持30-4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效遏制了中国最大沙尘暴策源地的风沙活动,为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由于应对措施得当,黑河中游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田面积有所扩大,农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且恢复湿地11.5万亩(76.7平方千米),封滩育草9000亩,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他们认为,在黑河这一水资源先天不足的内陆河流域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国家科学决策、上下各方精心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中游人民顾全大局、艰辛付出、牺牲自身利益的结果,成为我国开展内陆河流域治理与调度来之不易的成功实践。鉴于黑河调水方案由国务院1997年批准、2000年实施以来已十多年,应对目前的调水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黑河中游用水紧张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业灌溉与生态需水之间、中游用水与省际调水之间、水资源先天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不断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主要是:
一是供需矛盾突出。张掖集中了黑河流域95%的耕地、91%的人口和80%的生产总值,在全流域占据重要地位,而黑河调水方案留给中游6.3亿立方米的指标水量,仅占干流平均来水总量的40%,由于水资源先天不足,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争水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调水压力巨大。实施黑河调水十多年来,中游非常艰难地完成着各年度调水任务,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目前执行的分水方案,调度指标偏高,特别是丰水年份每来1方水正义峡要下泄1.18方,来的多下泄的更多。近年来受气温上升、祁连山冰雪消融加剧等因素影响,导致黑河连续几年来水偏丰,调度指标完成异常困难,调水压力巨大。
三是中游生态出现局部恶化。黑河调水以来,迫于受旱压力,张掖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上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泉水锐减,部分防风固沙林带成片枯死,在黑河水量统一调度、保护下游生态的同时,中游生态已有局部失衡之势。
为了实现黑河流域全面协调发展和水资源永续利用,切实落实好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任务,他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全面总结评估黑河调水方案。呼吁国家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对黑河调水方案进行全面总结评估,重新评估中下游用水规模,为更好地配置中下游生态、生产、生活用水量,统筹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更符合流域实际、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可靠依据和经验,科学调整和确定调水方案。
二是加快《黑河流域综合规划》审批实施。在各方面积极推动下,《黑河流域综合规划》审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规划报告已原则通过国家水利部审查,目前设计单位已完成修改完善工作。建议加快《黑河流域综合规划》审批进程,以尽快启动实施,为黑河调水和整流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探索建立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黑河调水15年来,下游生态明显恢复,与此同时,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影响,建议设立国家专项生态补偿基金,对资源调出区给予经济补偿,对中上游濒临死亡的生态林和呈缩小趋势的湿地进行抢救性恢复保护,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本文系《甘肃政协信息》2015年第22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