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专委/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委会 > 提案委员会

社情民意放心头 真知灼见谋发展

社情民意放心头 真知灼见谋发展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日期:2008-1-22 8:13:10  作者:记者 吕霞

  连日来,十届省政协委员们纷纷将一份份饱含心血的提案交到了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工作人员手中。这些提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许多提案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是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的最好体现。


牧民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


   案由:甘肃牧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且均处在黄河、黑河、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核心区。由于牧区牧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严重滞后,安全饮水无法保障,广播、电视、通讯覆盖率低,公路交通网络不完善、道路等级低,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更无法满足牧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是目前牧区最突出的问题,也制约了牧区牧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加快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建议: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在《关于加快实施牧民集中定居工程的提案》中建议,省上应尽快制订牧民集中定居工程规划和实施目标,以加大牧区牧民集中定居工程的力度;根据规划分期分批安排落实专项资金,力争3—5年内全省60%以上牧区牧民实现集中定居。

 
尽快出台《节水管理办法》

 
  案由: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289亿立方米,人均仅为1100立方米。兰州、白银、定西等地人均自产水资源量不足100立方米,尚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全省年均总缺水量14亿立方米,缺少程度达11%。同时,全省水资源利用率低,万元GDP用水量631立方米,超过全国万元GDP用水量399立方米近一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43%,低于全国19个百分点,全省平均综合用水效率仅为58.8%,特别在农业节水上问题突出,大水漫灌现象比较普遍,节水农业技术应用单一,水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业节水缺乏动力。

 
  建议:王美萍委员在《关于尽快出台甘肃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提案》中建议,省政府尽快制定出台《甘肃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的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本土民营经济更需政策支持


  案由:近年来,我省的本土民营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就整体而言仍属于弱势经济群体,其发展速度与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主要体现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够,在一些部门办事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展资金紧缺,融资渠道不畅,全省工业企业贷款规模中,96%以上被国有大中型企业占用,留给民营经济的资金很少。即使得到的有限贷款也是短期的,与科技开发周期不相匹配。企业上市融资的机会太小,我省目前仅有十几家在沪、深两市开盘交易的上市公司;企业规模档次不高,以小打小闹为主。企业处于有产品、无规模、缺市场的状态;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存在产品单一、品牌知名度不高的问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不高,对企业家的保护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顺畅,存在交叉管理、令出多门的现象。

 
  建议:齐进军委员在《我省管好、保护好、用好本土企业的建议》中提出,应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本土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全面发展。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意识;重视民营企业家的作用,立法保护民营企业家的成长进步,政府部门要及时出台保护本地民营企业家的相关法规制度,健全保护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注入发展活力。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要求的一系列融资贷款制度;在招商引资等方面向本土企业倾斜,推进企业的良性发展;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外省及国外市场竞争;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管理机制;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
无公害农产品仍有过量施用化肥现象


  案由:目前我省已被列入全国五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被确认为西菜东调基地和西北冬春淡季蔬菜供应中心。但在生产中仍存在无序竞争、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现象。虽然省、地、县有关部门已经做了一些初步工作,但许多法规、规章和标准还未出台,致使我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建议:齐进军委员在《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提出,1.完善法规规章,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改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无法可依的现状,使农产品安全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2.加强基地规划和市场监管。3.尽快组建认证机构。4.加强科技攻关,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5.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6.加强检测机构建设。7.加大科技投入。8.大力开发野生蔬菜资源,突出地方特色。9.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高标准化水平,并加强信息体系建设。

 
政府应发布廉租房建设实施意见

 
  案由:政府兴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是关切民生的大实事。但是,在我省的一些地方,在具体建设中,一些具体思路和方式出现了偏差,以致在解决了住房的同时,又引起和扩大了其他方面的矛盾,如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在城市边缘偏背地区,生活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者出行、就业、就学、就医、购物以及文化消费成本提高,在解决了住房困难的同时,就业、生活成本提高,背上了新的经济负担,加重了政府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困难的成本。城市偏背地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需要新投入,文化、学校、卫生、电信等不配套,需要新的投入。将城市中心地带地皮拍卖转让,是让贫困人口间接买单。将城市中心地带地皮高价拍卖,实质上是相对贫困的人口住在偏背地区,增加了对城市中心地带生活设施配套成熟区的付出。

 
  建议:民建甘肃省委在《关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廉租房、经济适用的房应布设在城市基础设施、生活设施配套的成熟区、中心区。这样,既解决了相对贫困者的住房困难,也便于他们就业、就学、就医、购物和分享城市其他现代文明;采取招标形式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同时,政府所掌握管理的廉租房,也可以由“二手房”市场获得;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地下部分和一、二层,可设计为廉租库房、车库、商业门面和蔬菜市场等,廉租给居住人口,使他们其中的一些无业人员在廉租场地就近就业,在解决他们住房困难的同时,解决他们就业和收入问题,使他们生活质量和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成熟区的地皮,一般不再进行商品房建设用地拍卖,而对城市边缘地段,基础生活设施不完全配套的地皮,实行拍卖,由开发商投资开发经营。此外,政府应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和我省实际,发布关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指导全省把这项关系民生的大事切实办实办好。


农村环境污染整治迫在眉睫


  案由:我省农村人口总量急剧扩大,尤其是农牧交错地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0‰以上,年均人口密度由1949年的每平方千米10人增加到现在的约60人。随着人口的增长,牲畜头数猛增,草场水源负荷越来越重,每头家畜平均占有草场面积从50年代初的50亩降到现在的15—20亩,加大了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压力,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超载;农村污染防治资金匮乏,尽管各级政府对环保投资逐步增加,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治理环境的需要;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部分县级行政区域没有成立环境保护机构,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法律和法规不完善。


  建议:在《关于我省农村环境污染对策的建议》中,民建甘肃省委建议,大力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减少农业自身的环境污染。农业本身要科学、规范、安全、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品,进而减少土地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推广生态农业以保护环境;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环保投入须达到GDP 的1.5 %,环境改善须达到GDP 的2.5 %;加强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属于应该淘汰的乡镇企业,要坚决淘汰;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并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