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寺,在元代以前本名嘉峪山,正是因为山中有峪,风景甚佳,石窟重叠,寺庙林立,涧壑幽静,林泉秀美,为西陲神佛栖息之佳境,也是南北朝以至隋唐以来,汇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尼姑、道会等胜地,实乃多种宗教艺术的荟萃之地,又是人民精神寄托的佳域。佳域与嘉峪,谐间同意,故名。据传说和《安多政教史》载,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文殊菩萨殿、文殊寺、文殊洞年代久远,最负盛名,人民群众习惯地改称其山为文殊山,逐渐被人们湮没忘记。
文殊寺,据史书记载,文殊山石窟最早凿于北朝,寺庙创于贞观,距今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五代唐、宋(西夏)、元、明、清历代开凿、建筑,塑像、彩绘,在香火鼎盛时期,前山和后山建筑约三百六十余座,七十余院,石窟洞窟七十余座,庵、观、寺、院处处香烟缭绕,殿、亭、楼、阁遍布前山后山。古时,被列为肃州八景之一,谷有“小西天”之称,寺庙多建在奇峰异峦之巅,壮丽玄妙,堪称西北奇观。它是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佛教圣地,国务院第五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山有前山后山之分,又分为东西二沟,在东者为红庙沟,俗称前山。前山将看到万佛洞、千佛洞、文殊菩萨殿、观音楼、玉皇阁、这是古代建筑。在西者为后山沟,沟内又分南、北、中三岔,中间一岔最长,尚有古佛洞、后山千佛洞、洪钧洞、文殊洞、白衣洞、三清洞、闪佛洞等石窟。后来又修复了卧佛殿、五百罗汉堂。一九八一年,文殊山石窟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一年国务院第五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