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服务

文化博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服务 > 文化博览

五泉山公园


五泉山公园 

    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区南部的皋兰山西北山麓,东连塔子坪,西接二郎岗,南至千佛阁,占地26.64万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十余处,是兰州规模最大的公园。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茏,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廊阁相连,元明以来就是陇右名山和宗教胜地。明人黄谏眼里的五泉山具有庄严肃穆的宗教色彩:

    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

    甘露泉

    甘露泉在清虚府西南角山崖下,为五泉中地势最高的泉。在明代时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飞珠溅玉,称为漱玉泉。清中叶以后,泉流变小,纤细无声,却经年不涸不溢。因所处地势最高,离天较近,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为甘露泉。光绪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曾经在此祭祀过泉神、雹神。现泉为圆形,直径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攒尖顶亭护泉。

    掬月泉

    掬月泉乾隆时在东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处,月出东山,天上一轮明月,泉中一轮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将月掬于银盘之中,故名掬月泉。此泉干涸。光绪时又在文吕宫东墙下出——泉,直径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当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现。

    摸子泉

    摸子泉位于地藏寺旷观楼下摸子洞内。地藏宫大殿供地藏菩萨,东殿供送子将军,西殿供观世音菩萨。寺西南角—门可通掬月泉。摸子洞深14米,两侧石壁上凿有佛龛,到洞最里面之后,再下5级台阶,就到了泉边。泉为方形,水深0.4米。以前寺内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说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洞口原来悬有刘尔忻所撰楹联:

    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

    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惠泉

    惠泉在西龙口企桥南侧。惠泉是五泉中水最旺的泉,泉水溢出泉外,与西涧溪流会合后流出山外,灌溉菜园果园一百多亩,当地人感激泉水恩惠,故名惠泉。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山岩崩落,壅塞惠泉。乾隆三十八年(1773),知县吴鼎新疏通。1955年疏通时扩挖为圆形,现直径4.5米,深入地表1.3米,水深0.6米。泉南巨石上镌刻着泉名“惠泉”。

    蒙泉

    蒙泉在东龙口之南,与东龙潭之间只隔着一个子午亭。清中叶被山洪淤塞,1955年疏通。现泉为正方形,长1.8米,深入地表1.4米,水深0.4米。五泉山的水都有一点咸味,惟有蒙泉清纯甘洌,用蒙泉泡茶,茶味正而香浓。四川名山蒙山之巅产茶,茶清而香,用蒙泉泡茶,茶味可与蒙顶茶媲美,故名蒙泉。明人李文曾在诗中记载山寺里的和尚请他喝茶时就用蒙泉水泡的茶:

    上人邀我烹新茗,

    水汲山中第五泉。

    清人刘文机,则把宋山里饮用蒙泉水烹出的可与蒙顶茶相媲美的茶水和倚树听琴当作人生的爱好和享受:

    偶来倚树听琴响,

    怜煮蒙山顶上茶。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周易》上说:“山下出泉,蒙。”

    五泉山最早的寺院是元朝修建的皇庆寺,明洪武(1368-1398)初年改为五泉寺,永乐七年(1409年)重建,改为崇庆寺。经过元明两代的不断修建,至清初,五泉山已“自麓至巅,佛院禅房参差缭绕,揽胜不穷,登临难遍。”至乾隆(1736-1795)中期,五泉山形成佛道并存,以佛教为主的建筑群。在嘉庆、道光(1796-1820)年间,五泉山已是兰州极胜处。道光十五年(1835),布政使梁章钜游览时感于五泉山梵宫连绵的景象,撰联赞美五泉山的壮丽景色: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烽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从同治元年(1862)开始,陕西与甘肃等地自发的反清军占据黄河北庙滩子,登皋兰山,焚三台阁,扰东川;扎营西关清真寺,占领南郊,焚五泉山寺及府城隍行宫,操练于东教场,围攻广武门、水车园。这场战乱持续了十年之久,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才彻底平息。同治六年(1867)八月十六日夜,五泉山的连绵广宇被反清军焚毁,一夜之间,连绵广宇化为灰烬,仅剩下金刚殿和酒仙殿。

    五泉山现存的建筑大多重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当时崇尚程朱理学的当地文化名人刘尔忻(1864-1931)奔波于士绅官商之间,共募捐4.8万两白银,于1919年开始按“补其旧毁,增其本无”的原则,历时五年,恢复了一批被毁寺庙,新建了一批儒家祠堂,并撰写了130多幅白话楹联,阐扬儒家文化,仗十余处建筑在文化的内在联系上彼此呼应,上下贯通,展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以儒为宗的思想。刘尔忻所撰的白话文楹联,是五泉山不同于普天下名山大川的独特景观,也是独具五泉山特色的楹联文化。五泉山二卜多处建筑依地赋形,参差错落,分布在山涧、林中、水上、崖畔,使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中麓、西涧、东涧三个景区。

    五泉山牌坊位于正南处五泉山中麓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朝北正对东方红广场西放射线,红柱青瓦,飞檐翘角,正面是刘尔忻书“五泉山”,背面为甘肃当代书画家陈伯希书“仁静智流”。人们利用坡地高差,筑30级台阶,每10步设一个休息台,在台阶两边十余株圆柏衬托下,古色古香的牌坊更加显得高耸。

    山门正中为舒同所书“乐到名山”巨匾,南面蝴蝶亭可通浚源寺。

    现在的山门是1959年把原来显得低矮、压抑的山门拆除后,将其南面的赛楼”移过来作为山门,并在北面砌台阶9级,以提升山门的高度,并将明肃王府门前的一对石狮移置两侧,在东西侧建两廊,以衬托山门,使其显得高大轩敞,雄伟壮观。

    浚源寺位于蝴蝶;争南,正中大门题写着“浚源寺”,两边楹联为:

    大地山河造成乐土;

    满林风月来扣禅关。

    左门额题写的是“流水今日”,右门额则为“明月前身”。金刚殿建在高台上,斗拱飞檐,门南北两开,为过庭式建筑。殿中佛龛北供韦陀,南供护法。

    韦陀,传说姓韦,名琨,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常周行东南西三州,扩助诸出家人。其位置一般在天王殿”弥勒佛后,面对释迦牟尼。姿势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身体直立;一种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叉腰,左脚略向前,面向大雄宝殿,双手合十,横宝杆于两腕。扩法,又叫“密迹金刚”,是守扩佛法夜叉神。佛经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发誓信佛后要当金刚力士,出入佛之左右。后来果真成了五百随从侍卫的首领。本来只有一个,后来喜欢对称的中国佛寺经常塑两尊。其职责是守护佛法,所以置于山门殿的两侧。左像怒颜张口,杵为打击姿势;右像怒颜闭口,怒目圆睁,平托金刚杵。佛龛两侧东为四大金刚。四大金刚在佛经中为四大天王,住须弥山腹,其实是佛教吸收古印度神话传说而来的。在我国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至元明清逐渐形成今天这种形象,并且成为专门镇守佛门的四大金刚。即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是帝释天的主乐神;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拿蛇:北方多闻天王手持雨伞。四大天王的职能合起来就是风调雨顺。

    殿内接引佛高5.33米,神情悲悯,左手托莲花,右手下垂,衣褶有临风飞动的感觉。接引佛是阿弥陀佛的立身,为接引众生的姿势。右手下垂,表示能满足众生成佛的愿望;左手当胸托莲台,表示接引众生往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坐莲台。佛教净土宗宣扬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众生只要念他的名号,死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阿弥陀佛和他的左右胁侍观世音、大势至合称“西方三圣”。

    此尊铜接引佛原供奉在东关接引寺中,1952移置到这里。1966年6月,红卫兵砸掉其左手,因铜佛太硬,无法砸烂,便回去找铁锤,准备第二天再来砸。园林工人们便连夜用三合板将铜佛围起来,用油漆涂成红海洋,然后用金黄油漆写上:“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翌日,持锤而来的红卫兵一见毛主席语录,不敢动手,铜佛才保存了下来。院内西侧国槐围近5米,高15米,有六百多年的树龄,是兰州市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

    院西北角“话月园”,楹联是:

    且随机种竹栽花长使菩提开笑口;

    倘有意贪山恋水也成魔障扰禅心。

    对称的东北角为“莲花坞”,楹联是:

    白鸟忘机任林间云去云来云来云去:

    青山无语看世上花开花落花落花开。

    楹联和题额均为刘尔炘撰,20世纪五十年代,尹建鼎重书。小小庭院,有了如此意味深长的两幅楹联,豁然间便成了大干世界,大得参透世事人生,超然却并未出世。山水之大,大不过超然胸襟,庭院之小小不过幽微禅心。

    从金刚殿侧门可直达大雄殿,大雄殿占地781平方米,—斗拱飞檐,巍峨庄严,是五泉山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的殿宇。殿内小为释迦牟尼佛,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五泉山诸佛在“文革”十全部被砸烂,只有铜接引佛因毛主席语录的保佑才幸免于难。这里的三尊人佛足1989年山著名雕塑家何鄂、汪兴中、罗代奎重塑,拉不楞寺为三佛贴金。大殿前檐正中的“大雄宝殿”叫个大字为赵朴初的手笔。

    大雄宝殿东有观世音菩萨殿,西为地藏菩萨殿,西北角钟楼悬明永乐铁钟,铸于永乐十六年(1418),高3米,口径2米,重3500公斤。大雄宝殿两侧有通万源阁。最有意思也最能反映出刘尔炘先生作为一代封建知识分子的心态和思想的是,院西南角门额“立人之道”对应东南角门额“必归于儒”及楹联:“遗世任谈罗汉果,匡时须入圣人门。”这种心态也是封建知识分子顺达时为儒——“修身治国平天下”,逆难时息影林泉,钟情佛道的传统。刘尔忻从1919年开始重建五泉山,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一年,同样是隐于城郊山林的长沙岳麓书院的先生杨昌济早就西装革履地把毛润之教成了欲“擎长天”的“大木”,而兰州的一代硕儒刘尔忻先生却依然在五泉山上独做“必归于儒”的大梦。此门也是刘尔忻先生用心良苦,精心设计的五泉山儒佛两道建筑的分界线,入门为三层楼台万源阁,是从萃英门搬迁来的甘肃举院明远楼,上为万源阁,供太昊伏羲、周文王、周公旦、孔子;中为思源楼,供周敦颐、邵雍、朱熹,两层所供圣贤,刘尔忻认为“是我中华学术之导源也”;下层为望来堂,可容百人,可以进行学术交流。

    万源阁在大雄殿南。1919年,刘尔炘将萃英门甘肃举院的明远楼搬迁到这里,屹立于全山建筑群的中央,更名为万源阁。大概也是刘尔炘“必归于儒”的具体实践吧。刘尔炘为万源阁题额“崇德广业”,最令现代人不解先生高古胸臆的是先生从学术传承的角度对未来工业社会展望后的忧虑:

    向五大洲中静观日后群伦那个能逃机器劫;

    在数千载上便忧天下来世而公枉费圣人心。

    过万源阁南便可见青云梯。青云梯为双排三开间八楹牌坊,自万源阁登72级台阶到青云梯,却见刘尔炘所撰楹联: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还比上来难!

    两联的形式也很奇特,即以额为联。

    青云梯东侧的猛醒亭里悬有泰和铁钟,铸于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距今800年。钟高3米,口径2米,重5 000公斤,有铭文150字。为甘肃省重点保护文物。

    文吕宫在全山建筑群中轴线最上层,从青云梯登93级台阶即到达。文昌宫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同治间两次被焚,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1955年重修。宫内分两台,下台为宫院,在东、西、北三面建楼:二层,—上层为三面廊式敞楼,北面为魁星楼,楼下为大门。20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是五泉书院。宫院南砖石砌峭壁两侧可直上大殿,大殿供文昌帝君。

    在古代民间神话中魁星为主宰文运的天神,又叫奎星,在二十八宿中位列西方七星之首。在汉代就有“奎星主宰文章”之说。后世奉祀奎星时,为其塑造的形象介于鬼神之间。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魁》中解释说:“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西北盛行供奉魁星,自明清至民国,仅西宁、乐都、大通、化隆等县(厅)所在地就有魁星阁五座,祭祀之盛和文昌帝君相提并论。文昌帝君为道教中主军功名、禄位的神,即俗称的文曲星,是古代对北斗七星中魁星之外六星的总称。后来,又与古蜀国奉祀的梓潼神、东晋末年反抗苻坚与邓羌作战战死在绵阳的蜀人张育,混淆糅合在一起,元朝时仁宗延祜三年(1316)年封其为“辅仁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殿东小院是刘尔炘在原菩萨殿废墟上所建皋兰乡贤祠,有刘尔炘所撰楹联: 

    上下五六千年才成内地: 

    纵横三四百里几个传人。

    楹联高度概括了兰州长期处于中原王朝边地在文化上的贫穷。伺内正殿主祀明代兰州理学家段坚,配祀明户部郎中兰州人文志贞等三十三位乡贤。西殿祀晋车骑将军鞠允等八人。刘尔炘题联:

    从伊尹以来谨尊崇历代英贤得其数人;

    愿自今而后多诞降救时豪杰立不朽三。

    卧佛寺位于地藏宫南,依山而建的三座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涅粱塑像,俗称卧佛,卧佛长8.7米,两旁塑十八罗汉。卧佛据说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涅架前向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西殿供观世音,东殿供关圣帝君。北有9间悬楼,登楼远眺,远处白塔层峦,若隐若现,九曲黄河出没在青山白云之间,兰州市仿佛一张巨大的城市画图在带状盆地上徐徐展开。

    千佛阁位于卧佛殿东南的山岩上。出卧佛殿东门南上,看见一木牌坊题额“干佛阁”,进牌坊后西转,沿台阶向上经过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的先登桥,东行就到了千佛阁长廊,为依山而建的7间敞廊,廊中石窟内存有明代遗碑3块。长廊东头木梯题额“更上一层楼”,扶梯而上到二层长廊。二层长廊共10间,西端有送子菩萨殿,东端一殿亦为菩萨殿。沿二层长廊拾级而上就到了千佛阁,阁南3孔石窟,均深约3米,供三世佛,两侧是十八罗汉,洞窟壁间塑有千余尊彩佛,故称千佛阁。

    在佛教寺院中,三世佛分为横竖两种。竖三世佛是从时间上说的,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时间上相续,故称为三世佛。过去佛在寺院里一般特指燃灯佛,佛典说他身边一切光明如故。燃灯佛曾为成佛前的释迦牟尼“授记”,是释迦牟尼的老师,当然是过去佛,居左。现在佛释迦牟尼,居中。未来佛为弥勒佛,佛经说释迦牟尼嘱咐弥勒菩萨,佛法在世上流传一万年之后,人人修养差不多都和佛一样高了,人间再不需要佛法,佛法就消亡了。又过八百万年,弥勒菩萨从兜率天降生人间成佛,渡化众生。所以弥勒为未来佛,居右。横三世佛则是从空间而言,分为东、中、西三个不同世界的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居左,结跏趺坐,左手持钵,钵中盛甘露,右手持药丸。中间是婆娑世界,即人间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居中。西方是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也通常叫接引佛,结跏趺坐,掌中莲台表示接引众生。在横三世佛旁往往还有两位或立或坐的菩萨,为左右胁侍。药师佛旁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释迦牟尼旁为丈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阿弥陀佛旁为观世音和大势至。十八罗汉在民间广为流传,实际上罗汉最初只有十六罗汉,据大乘佛经说,他们不仅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而且都是天竺人。后来,在唐玄奘译的《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中详细列出了名字。其中第一位,为通常所说的长眉罗汉,第十一位罗喉罗为释迦牟尼的儿子,也是其十大弟子之一,释迦牟尼出家之夜怀孕,六年后释迦牟尼成佛之日诞生。第十二位那迦犀那,为通常所说的“那先比丘”,曾答国王弥兰陀问,向国王阐发了佛教的基本原理。第十位和第十六位为兄弟俩。

    千佛阁建于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嘉靖十四年(1535)重修,毁于清同治六年的兵燹,现存建筑为光绪元年(1875)重修。登临千佛阁,全山景色尽收眼底,视野比在卧佛寺悬楼上更加开阔,远处山影缥缈,城里楼影重重,黄河如带,绕城东流。清代诗人王光晟描写道:

    登临万象收胸次,凭眺千村列眼前。

    不仅山上山下,俱在眼前,当时不仅能看见城中酒肆中的酒旗,而且还可看见东边红泥沟的志公洞。王光晟,又进一步对眼前景色做了一番更加细致的描绘:

    飞阁危楼驾碧空,攀跻纡折路相通。 

    云岩一旦无眠佛,石洞千年有志公。 

    溪外柳丝全漾碧,山前杏蕊半舒红。 

    小桥遥接青帘出,纵饮投鞭野肆中。 

    三教洞位于五泉山西岩上,为全山最高处,海拔1 650米。三教洞又叫老君洞,大殿依山而建,殿内是石砌洞窟,明代供儒道释三尊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同治年间被毁,光绪年间重修,将孑L子移供于皋兰县文庙。其北崖前,东西各建房3间,东为住持住处,西为散福厅,1955年全部改为敞厅,围上围栏,成为观景处,可远眺。

    翠幽新圃位于五泉山公园西涧景区最北端的西侧,门楣“翠幽新圃”为范振绪所书。园内南为映月池,有长廊水榭连接两片池塘,置身长廊南伸于映月池上的“澄碧滴翠”水榭,宛如在水中央。映月池西岸的漪澜亭,1956年移自中山林。池塘边柳丝飘拂,花木扶疏,红廊绿亭,互相映衬,倒映水中,从春天到秋天,蝉鸣连着蛙声,在山谷里回响,使“翠幽新圃”越发幽静宜人。

    酒仙祠在儿童乐园南侧台地,为同治以前的建筑,在同治六年的大火之后,五泉山的建筑仅剩下金刚殿和酒仙殿。院中建两流水式陪殿三间,将一院隔为东西两进。西院为酒仙殿,正殿供吕洞宾、刘伶;东院为三圣殿,正殿供刘备、关羽、张飞。

    太昊宫位于五泉山公园西涧景区与中麓景区的过渡带,是刘尔忻为表彰上古以来甘肃籍圣贤,以鼓励后人见贤思齐,在已毁的燃灯寺、慈母宫遗址修建的。皋兰乡贤祠表彰的是仅限于古代兰州地区的圣贤和杰出人物,太吴宫则将表彰的范围扩大到甘肃全境,其实就是甘肃乡贤祠。朝东的大门上是刘尔忻题额的“太昊宫”和撰写的楹联:

    都来游圣人之门上观千古:

    从此发名山间气后有万年。

    进门后,可见自北朝南的4台建筑:第一台建有3座大门,中门额题“高山仰止”,西门是“奋上兴下”,东门是“继往开来”,门北廊壁间原嵌刘尔忻书《太昊宫记》。第二台为秦子祠5间,主祀孔子弟子秦祖,配祀景清等13人。第三台为壤驷子祠5间、石作子祠5间,主祀孔子弟子壤驷赤,石作蜀,配祀赵充国等11人及张轨等11人。第四台为伏羲殿5间,题额“文明鼻祖”,主祀伏羲,配祀女娲、轩辕。

    刘尔忻根据地势特点,利用这里古树蓊郁,泉石优美的自然条件,建成问柳轩、洗心池、半月亭、仙人岛、绿阴湾、万绿丛中亭、小洞天、企桥、清音阁、俯仰楼等建筑群,并扩建西麓嘛呢寺。古木参天的西涧南部,风吹林动,重檐叠瓦忽隐忽现,仿佛蓬莱岛上的仙山琼阁,称为“小蓬莱”。

    惜影池在太昊宫西门前,建于1955年。因为是西龙口溪流所聚,池水清澈见底,临池一望便觉得朱熹《观书有感二首》理学诗中最著名的那首是专门写给惜影池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太吴宫西门为长达14间的西龙口长廊,登49级台阶即到,为半月形7间亭。亭前绿树成阴,泉水清幽。亭后壁是兰州画家曹蓉江于1920年绘制的《松风秋月图》,画面上十八棵青松,各呈异姿,又自然成组,疏密有致,明月朗照松林,飞瀑漱石有声。1984年,尹建鼎将刘尔忻撰书石碑《兰州五泉山太昊宫修建记》移嵌于后壁。

    嘛呢寺位于半月亭西,因从惠泉中流出的溪水汇流处有嘛呢转轮而得名,始建于明代,清代和民国时都重修过。嘛呢寺坐落在西麓边缘,坐南朝北。山门两侧为悬楼,东边的是“曲曲亭”,西边的叫“巧巧斋”。拾阶而上,是——方进深10米的小院——东有依依径、仄仄门通曲曲亭;西有叠叠园,园内巧布山石,石中架石拱小桥。重重院,院分两进,题额“巧巧斋”。小院正中筑24级台阶,形成过厅,东为瞰月楼,西为延月楼,均为悬楼。自小院过厅入殿,正南为3间观音殿:西部北侧有敞廊5间,南侧3间厢房题额“笑笑斋”。东边悬崖边筑花墙环护。院西一株古槐,叶影婆娑,是兰州市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观音殿南小院,题额“听泉簃”,院内小屋3间,题额“潜斋”、“绿海”,连接东月亮门敞廊。

    观音殿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月亮门,进东门为七间敞廊,题额“观瀑”。漫步廊中,瞰谷中飞瀑垂帘,听深涧泉水幽鸣,有窥谷忘返的感觉。遥望半山间的三教洞,放眼“小蓬莱”绿树丛中影影绰绰亭台楼阁,“山腰盘古寺,树梢见楼台”。敞廊南端的台阶通西麓,亦可下“小蓬莱”。进嘛呢寺西门还有一小院,院落南部为五福殿,供奉廒神,院西小门可通西麓,额题“嘛呢寺”。

    企桥位于嘛呢寺东侧山涧中,小巧玲珑,为石拱单孔桥,桥下溪水潺潺。桥上:有敞廊3间,东西两侧为砖券门。1922年刘尔炘为桥题额“企桥”并撰楹联。西门上的是:

    想过去么,过去使能通碧落;

    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

    东门上的是:

    问来来往往人,今日之游,水意山情都乐否;

    到活活泼泼地,任天而动,花光草色亦欣然。

    出“小蓬莱”,向西过企桥,登东南山间小道,可到西岩瀑布。

    西龙潭位于企桥南,1981年在西涧最南端筑坝蓄水而成,潭水深3.5米,水域240平方米。泉水从坝—上的石雕龙口中飞流直下跌入潭中,声如闷雷。潭西侧安置的水泵将潭水提上二郎岗,浇灌了上百亩果园。

    二郎岗上元代以前建有霍去病庙,元末塌毁, 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至天顺年间(1457~1464)当地人已讹为二郎神庙,故名二郎岗。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霍仲孺与卫青的姐姐卫少儿的私生子。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卫氏一门顿时显赫。卫少儿遂离开平阳人霍仲孺,投A.iX.初名臣陈平的曾孙陈掌的怀抱。由于霍去病是卫皇后的外甥,所以十七岁就成为随意出入宫廷、侍从皇帝左右的侍中。霍去病是个不甘平庸的少年,向往充满刺激、冒险与死亡的行军作战,从小练习并很快就擅长骑射,渴望在对敌作战中建功立业。元朔六年(前123),他的舅舅大将军卫青二出定襄出击匈奴时,霍去病主动向汉武帝请战,得到汉武帝同意,卫青奉诏任命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就在这次战斗中,霍去病仅率800人,远离大军,孤军深入敌后,以他对军事的天才的敏锐,抓住战机,斩匈奴单于祖父辈的藉若侯,俘虏单于叔叔罗姑比、相国、当户,斩获首级2 000多人。但卫青所带的其他六个著名的将军却出师不利,前将军赵信投降,右将军苏建弃军逃跑,公孙敖等其他四位名将都无所建树。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勇冠三军的功绩,立即封他为冠军侯,时年霍去病仅17岁。元狩二年(前121)春,汉武帝发动了第二次对匈奴的决战——河西之战,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成为战争主帅。霍去病率万余骑出陇西北上,过乌鞘岭,转战于匈奴五个小国之间,恩威并用稳定了五个小国。随即过焉支山千余里,鏖战于皋兰山,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获浑邪王子、相国、都尉,并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斩获8 900多首级。为了彻底占领河西,同年夏天,汉军兵分两路进军河西,西路主攻部队为霍去病与公孙敖,东路为张骞和李广,分道从北地(今庆阳西北)出发。结果李广一出汉地就和匈奴大军相遇,张骞没能按时跟上,使李广陷入重围;而公孙敖一出北地就迷了路,干脆未参加河西之战,这样,大战的重任就落到了霍去病一个人的身上。霍去病挑选精锐骑兵,渡黄河,越贺兰山横穿大漠,到居延泽后转向西南过小月氏”,深入2 000余里,绕到匈奴后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觻得“与浑邪王和休屠王展开决战,斩杀匈奴3 2000多人,俘虏匈奴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等贵族59人。单桓率2 000多人投降。这一仗,汉军长途奔袭,转战2 000余里,却只伤亡3 000令人。在这次大捷中,霍去病手下部将、校尉都被封了列侯。一年之内两战两败,折损数万精兵,河西岌岌可危,单于非常恼怒,欲召浑邪王、休屠王至单于庭惩处。二王惧怕,于当年秋天密谋降汉,汉武帝恐其有诈,命令使匈奴人闻风丧胆的霍去病率大军前去受降。途中休屠王突然反悔,浑邪王于是杀了休屠王,收并其部众,前往黄河西岸降汉。这时霍去病率大军已渡过黄河,两军遥遥相望。浑邪王部下的一些裨王一看见霍去病和强大的汉军就恐惧起来,想逃走,部众也跟着骚动起来。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霍去病突然率精锐骑兵冲入匈奴队伍中见浑邪王,斩杀企图逃跑的8 000多人,招降匈奴4万多人,号称10万。至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统治彻底瓦解。汉武帝在浑邪王、休屠王故地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匈奴人被迫放弃水草肥美的河西热土,如泣如诉地唱着:“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一路向北迁徒。

    元狩四年(前119),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又发动了漠北战役——汉匈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决战。大将军卫青率西路军出定襄迎击单于主力;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东路大军出代郡迎击一直没有遭受重创的匈奴左贤王。霍去病一出代郡便命令全军将士轻装前进,长驱直入2 000多公里,在大漠上与左贤王的军队展开数次激战,左贤王大败而逃。汉军斩首、俘虏匈奴7万多人,俘虏匈奴贵族86人,封狼胥山。在这次战役中,卫青虽然也深入大漠千余里,击溃单于主力,可是由于将帅失和,致使单于逃脱,李广自杀,赵食其下狱,功过相抵,没有受封,部将也无一人受封,而霍去病又被封五千八百户,部将多人被封为歹,]侯,汉武帝特置大司马一职,卫、霍同为大司马,并下旨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同。一时卫青的许多部下转而投奔霍去病。两年后的元狩六年(前117),匈奴请求和亲,汉朝要求匈奴承认为汉朝外臣。单于大怒,扣留汉使。汉武帝准备再次出击匈奴,就在这时,骠骑将军霍去病突然去世,年仅23岁,致使汉武帝讨伐匈奴之事暂时搁了下来。汉武帝把这位年轻的爱将陪葬在自己的墓前。在现在陕西兴平的汉武帝茂陵的东北和西南,有两座外形独特的陪葬墓:形似庐山的为大将军卫青墓;形似祁连山是霍去病墓,墓前有著名的马踏匈奴、跃马、伏虎等大型石雕,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或许是霍去病的神像显得太年轻的缘故,年深日久,对霍去病和这段历史不甚了解的老百姓,看着这位年轻英俊的骠骑将军像民间熟悉的二郎真君,便以讹传讹,到明代天顺年间以后竟完全以为是二郎神,连这里的地名也变成二郎岗了。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