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渝港共见证十年路辉煌

渝港共见证十年路辉煌
——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考察综述 

杜军玲
  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改原巴州为渝州,故重庆又简称“渝”。宋淳熙16年(公元1189年),孝宗之子赵先封恭王后即帝位,取“双重喜庆”之意,重庆因此得名。
  6月7日至1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一行20余人来到重庆考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参加考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李昌鉴陪同考察。委员们一路走来,相继参观了高新园、大学城、出口加工区和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城市规划馆等,对充满蓬勃生机的西部都市重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双重喜庆”有了更加真切的理解: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也是重庆直辖市设立十周年。在这共同的十年里,香港、重庆虽然一个位于祖国的东南,一个位于祖国的西南,却用共同的发展成就,为祖国母亲的繁荣谱写了更华丽的篇章。
  十年直辖路 西南建富都
  考察期间,重庆一直是雨意浓浓,委员们没有真正欣赏到被称为“重庆名片”的夜景,但亲眼目睹重庆十年来大踏步前进取得的一项项成就,亦让委员们感觉非常振奋。正如张闾蘅委员所讲,只能用“惊喜”来形容。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委员,是第5次到重庆了。他还记得,1978年他第一次和太太、子女到重庆时,太太脚上一双从美国穿回来的木底拖鞋,竟然吸引了30多人跟在他们后面瞧热闹。而今天,他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他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因为我以前多次来过,才能看到重庆今天发展的步伐有多快、有多大!”
  在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委员们了解到,这个1999年成立的公司,它自主开发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简称海扶刀),作为我国原始创新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已经获得国家专利11件,国际发明专利7件,并初步形成系列化和产业化平台,用科技给人们带来实在的福音。作为一名医生,邓兆棠委员看到国内有如此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和设备,表示“非常开心”。
  在重庆大学城,委员们看到,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学校位于沙坪坝虎溪镇和陈家桥镇的新校园不仅设计各有特色,而且各项教学、生活设施非常现代。而离大学城不远处,借助人才资源的优势,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正在大规模发展中,筹划在2010年建成中国西部的“硅谷”。
  考察团团长、全国政协常委吴光正幽默地给记者讲了他和重庆“结缘”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是上海出生,香港成长,却不知道我是“重庆制造”!原来,抗日战争期间,吴光正的父母在重庆,他的母亲就是在重庆孕育了这个新生命。多年来,吴光正一直关心并参与了重庆的发展。作为香港九龙仓集团主席,他属下的公司早在1993年、1994年就开始了在重庆的投资;作为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他曾经亲自带队到重庆考察,推动渝港合作。回顾这么多年来重庆什么地方变化最大?吴光正脱口而出:交通。
  重庆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用一系列的数字印证了委员们的印象。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介绍,重庆十年来遇到了三大机遇:直辖体制、三峡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使重庆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经济总量到2006年达到3480多亿元,比10年前增加2倍以上;财政收入到2006年底达到530亿元,增加近9倍!就以基础设施建设来说,重庆近6年完成91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其中35%左右投入基础设施。到今年底,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1000公里,是直辖前的10倍!
  目睹此景,计佑铭委员万分感慨,当即作诗抒怀:激情满怀飞渝州,喜看江城起宏图。十年直辖建伟业,全面发展成风流。科技领先新格局,自主创新占鳌头。重庆干群立壮志,举旗西南建富都。
  踏上新起点 筹划“新特区”
  委员们采访期间,刚好和重庆人民一起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特区”一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对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市场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和深圳等老特区不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和设立,着重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发,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着重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体制矛盾,因此被称为“新特区”。委员们看到重庆经过十年努力,站在“新特区”历史起点规划未来,纷纷表示对重庆充满信心,并积极为重庆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考察团副团长、全国政协常委杨孙西说,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重庆发展的巨大机遇。重庆有600万农民工,重庆市政府应有责任从福利保障各方面更好地照顾他们,并在未来规划中更好地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同时他建议重庆积极发展卫星城镇。
  蔡国雄委员有着丰富的电子行业经验,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把摩托罗拉引进天津,并多年在其中担任高层管理工作。他对重庆大力发展微电子产业、致力打造中国西部“硅谷”的定位表示赞同。他说,要成为“硅谷”,首先要有周边的配套企业,包括上、下游工序的企业;其次,必须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并加强企业科技、管理人才培训。蔡国雄认为,同在西南,重庆应加强和成都等城市的沟通和协调,打通一条科技走廊。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外交通建设,和广西、并经过广西与东盟国家加强联系,努力成为国家西南经济区的核心。
  渝港同携手 共期好明天
  在考察中,委员们欣喜地发现,重庆十年的成绩,香港同胞也“有份”参与。
  香港是重庆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CEPA签署实施以来,渝港投资和贸易往来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现在重庆已经与香港特区政府共同签署了“9+2”合作共识。数字显示,2006年重庆与香港的进出口达到2.8亿美元,香港是重庆第4大出口市场。
  同时,香港也是重庆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十年来,香港对重庆外商投资项目共有724个,合同外资24.3亿美元,实到外资12.6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香港企业在重庆投资企业累计1837家,占重庆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44%。和记黄埔、香江国际、香港招商局、瑞安天地和融汇集团等在重庆投资开发大型地产项目,美美时代百货在重庆涉及百货业。此外,建筑工程,餐饮服务、演艺经纪、运输代理等领域也有不少港商进入。香港还是重庆企业境外融资的最大资本市场,目前已经有重庆钢铁股份、庆龄汽车等4家企业在香港上市。
  而渝港零关税产品货物贸易的成果显著,进口产品对重庆有关行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以2004年为例,CEPA项下的1087个税目的香港零关税产品中已经有79个进入重庆市场,当年重庆进口香港产品达到9253万美元,其中CEPA零关税产品进口达到25.56%,涉及化工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仪器设备、玩具、家具等十余类产品,对重庆市相关制造业、商业批发零售等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对渝港未来的合作,委员们更是充满了信心。
  委员们认为,香港作为国际商贸平台,对开拓国际市场有着丰富的经验,重庆可在发展中充分利用香港金融、贸易、物流等方面的优势,并在CEPA框架下,加强渝港在会计、建筑设计、会议、展览、通讯等专业服务方面的全面合作。
  张华峰委员从事证券业30多年,对香港和内地资本金融市场有着深入了解。他说,重庆市目前的固定投资资金来源中,40%比例还是来自银行贷款,只有3%来自资本市场融资,份额太小,重庆企业可利用香港金融优势,通过上市集资加强资本实力、经济实力和管治能力。
  多年从事财务会计行业的李家祥委员作为专业人士,在上海、杭州等沿海城市业务很多,他希望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重庆和香港合作的加强,他“有更多机会到重庆出差”。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