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戴希立:从教育的角度看香港

戴希立:从教育的角度看香港

2007-06-12 08:50:09

  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系列访谈之十三 

 戴希立:从教育的角度看香港 

2007-06-12a101_Embed5.jpg

    今年是香港仁爱堂田家炳中学20周年校庆,而我们采访的当天正赶上学校一年一度的“开放日”。“已立立人”的校训张贴在学校一楼门口的醒目处,各个楼层的教室临时被布置成了“展览室”和“活动室”:艺术展、摄影展、棋牌室、手工室、木工室……在三楼的“家政课堂”,七八位中一、中二的孩子,头戴厨师帽俨然酒店高级厨师,正在忙着烤蛋糕。一位中二的小姑娘用普通话热情地请我们品尝她刚刚做好的葡式蛋挞。“味道很不错!你的普通话也很棒!”小姑娘开心地笑了。
  在校长戴希立陪同下,我们楼上楼下地走了一趟,不仅吃到了美味的蛋挞,欣赏到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摄影作品,用点彩法绘制的油画,还收获了同学们自己刚刚制作的串珠小手工。中午11:30,学校大礼堂内的表演开始了。优美的恰恰乐曲声中,几对学生正热情地滑动着舞步。“你看,这个中一的女生跳得最好!”作为校长,戴希立觉得现在的学生们表现出来的才华越来越多,真的是进步了。
  一位政策制定者
  讲到学生们取得的进步,戴希立是有深意的。在他看来,正是近年来香港的教育改革,给了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发展自我。所以话题自然从教育改革说起。
  早在香港回归前,戴希立就曾经参与很多教育政策制定,他曾担任教务统筹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等公职。作为一个政策制定者,他认为,香港这10年变化很大,除了落实“一国两制”,就是表现在教育方面。
  “1997年以前,港英政府教育预算占香港财政比例从来没有超过18%,从1998年开始,教育预算从来没有低过23%。今年,曾特首宣布是25%。”谈到香港特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戴希立从这组数字说起。
  他对香港首任行政长官对教育的重视也印象深刻,“董建华先生很关心教育,对教育政策很熟悉,有时直接打电话到我办公室。”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拨款50亿港元成立优质教育基金,用以资助各项有助于香港优质教育的计划,鼓励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这是董建华在1997年10月首份施政报告中倡议成立的教育基金,戴希立于2003年担任基金督导委员会主席。
  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戴希立把香港教育的30年分为三个阶段。他说,这三个阶段之间看起来是突然转变,因为都是由港督、特首突然宣布政策转变,立法、行政都没有讨论。但这个偶然是必然的,它们配合了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经济起飞。
  戴希立说,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香港宣布普及九年免费教育。第二阶段从1989年开始。那一年,香港发生了三件大事:当时的港督卫奕信在10月11日宣读的施政报告中,宣布兴建新机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即后来的香港机场核心计划;市区改建;政府资助大学由2间变成8间,青少年上大学比率由5%上升到18%。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随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香港教育进入第三阶段。"最震动的是2000年。"那年,特首施政报告宣布,到2010/11学年,香港要有六成适龄青年有机会接受专业教育。"当时有人认为这个目标是'假大空',但事实上2005年已经达到了。现在看起来,这个目标很有远见。"
  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戴希立说,将来香港要发展成亚太地区教育枢纽,引进更多人才、大学生,向外输出教育,让教育更加多元。
  一名普通校长
  谈到这些教育改革政策的效果,戴希立笑了:"感性地讲老师很累,学生很快乐。老师太忙了!以前老师是教书加教人,现在还要组织课外活动,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而且现在网络发达,孩子知识面很广,老师不一定知道得比孩子多。但这个方向大部分人赞同。"
  出生在香港,工作在香港的戴希立说,香港没有资源,"只有石头和人"。惟一有竞争力的,就是教育。教育改革,就是要给每一个孩子公平发展的机会。改革之后,增加了大学学位、副学位,学生松绑,课程设置压力没有那么大,方式多元化,给学生更多资源去发展。"这是制度上的松绑!""现在香港强调多元化学习经历,越是低年级的学生才华越多,图画画得越漂亮。"
  戴希立的儿子就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
  1989年出生的小娃娃,现在已经是中六年级的小伙子了。讲到儿子,和所有的父亲一样,戴希立指着办公室一张放满照片的桌子上最前面的一幅,充满骄傲地说,他是香港乒乓球青少年代表,他的最好成绩,是获得世界18岁以下乒乓球选手排位180名。
  从小学5年级起,戴希立的儿子开始练习乒乓球。"如果不是教育改革,小学时候不会让他打那么多乒乓球。"2000年他的儿子读小六,正考虑是否要放弃这个爱好,新的中学改革措施出台:升学考试取消。"别人笑我,'你是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爱上了乒乓球的儿子埋怨父亲让自己开始练习得有些晚。戴希立告诉我们,为了补偿儿子,给他找到在香港住的内地世界冠军王志良来做教练。
  "公车校长"
  仁爱堂田家炳中学位于新界屯门。从热闹的港岛过去,不熟悉交通的我们选择了出租车。路上车辆不多,我们畅行无阻,但依然花去了30多分钟。
  1987年戴希立被聘为该校校长时,只有33岁,是当时最年轻的校长之一!他还记得在面试会上,田家炳基金会问他,"来过屯门吗?""从来没有到过!"
  现在,虽然很多其他学校和一些社会机构向戴希立发出邀请,但他一直没有离开这家学校。其中一个原因,是跟田家炳基金会合作了很多年,很有感情。更重要的就是,这里的学生家庭一般比较贫困,但在这里做教育成就感最大。20年了,戴希立眼看着学校的学生一天天、一年年在提高。"我们学生是屯门素质最好的!"他知道,这里的孩子跟香港市区孩子的最大分别,就是他们的家庭对他们的支持不够,但学校可以给他们应有的支持。"我们中六大部分同学没坐过飞机,但是在学校是有机会去北京、去内蒙古的。"今年4月份复活节的时候,学校就带着学生去了内蒙古,那里也有两家田家炳中学。
  对自己学生的未来,戴希立充满信心:"将来很多人会成材,一定会!他们一样聪明!"
  戴希立住在港岛,10年前他到新界屯门上班时,这里还没有公路,他都是坐船到屯门。有时遇到大雾船会不开,有时垃圾卷进机器,船就停在海中央……
  20年了,只要不出差,戴希立早上6点起床,7点从家出发坐公车,8点前到屯门的学校,下午5点多离开。香港有的媒体因此把他称为"公车校长"。住在香港大学附近的戴希立告诉我们,有空的时候,他喜欢晚上到中区走走,看看社会,他怕跟不上时代呢。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