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基础设施建设:强筋健骨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强筋健骨促发展 
本报评论员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提出“四抓”、“三大支撑”,“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既为我们扎实推进各项事业指明了方向,也确立了今后的重点工作任务,从根本上牵住了甘肃发展的“牛鼻子”。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力抓好落实,不断取得新成效,真正让“三大支撑”撑起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大厦。
  (二)“万丈高楼平地起”,“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说的都是基础的重要性。打好基础,是干好事业的前提和根本。
  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纵观沿海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都有一个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时期。世界银行认为,基础设施即使不能称其为牵动经济活动的“火车头”,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车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创造环境,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反之,则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发展的内容,更是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是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三)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省委、省政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在短时间内办成了过去几十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5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86亿元,重点建成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生态、信息以及城乡公用设施等骨干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亮点,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有力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四)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仍然是我们最基本的省情。基础设施虽然有了明显改善,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但由于受特殊区位条件的限制,瓶颈制约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我省总体上仍然处在一个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保障、加快发展的阶段。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正因为如此,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三大支撑”之首,这是对我省阶段性特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这是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驱动器”。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为我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正确分析形势,把握发展机遇,主动出击,乘势而上,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当前的首要战略任务。
  (五)要按照西部大开发“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要求,把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要优化布局、加速发展以公路、铁路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全力提升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坚持优化结构、适度超前、多能并举,大力推进能源建设。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生活、生态和生产用水。坚持统筹规划,着力实施分流域治理与重大工程相配合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以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信息等为重点的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并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搞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六)发展抓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抢抓历史机遇,超前谋划项目,做到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实行各部门、上下级的联动,积极落实项目,助推基础设施建设。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以一个个重点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挥写大手笔,实现大发展。
  夯实基础与发展产业相得益彰。聚焦我省基础设施建设,不难发现,还存在“一条腿”走路的现象,忽视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产业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联动,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发展反过来可以积累物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两条腿”“同步走”,多修“产业路”,多引“致富水”,多建“发展桥”。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和投入不足是当前首要瓶颈。改革创新是现实出路,当务之急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方式,打破基础设施领域的政府垄断行为,破除民间资本准入的壁垒,逐步开放建设市场,政府应主动为民间资本“开渠畅流”,吸引民间资本、国内外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从而加快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的步伐,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七)基础设施建设,来不得任何“花架子”,要不得半点“虚功”。要按照省委书记陆浩在省委十一届一次全委会议上所要求的,一切工作要求实、务实、扎实、实干。决不能因工作拖沓而丧失机遇,决不能因作风飘浮而亵渎使命。领导干部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到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场去,督促检查,协调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遵循经济建设、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认真解决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上的偏差,切忌好高骛远,铺张浪费,一哄而起,草率上马,杜绝盲目蛮干,重复建设,更不能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一届接着一届干,攻坚克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狠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八)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统筹规划,科学论证,通力协作,突出重点,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合力,改变各自为政、衔接不力的状况。
  在我们这样一个生态体系脆弱的省,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又要格外重视在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我们不能一边建设一边破坏,只图眼前利益而殃及子孙。青藏铁路建设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工程建设中处处保护生态环境,一路“绿色施工”、“和谐施工”。这些动人的旋律理应也在陇原大地回响,让“生态路”、“节能路”、“和谐路”成为甘肃基础设施建设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强基础,质量是关键。要规范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搞好项目建设。在加快建设进度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质量和效益,实现质量与速度相统一,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使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拓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是全面开花,而应坚持“民生优先”,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生存环境作为出发点,从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着手,循序渐进,逐步改善,让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促进社会和谐。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逐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新农村建设一路凯歌。
  (九)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标志,甘肃将进入一个加快发展、为经济腾飞全面打基础的阶段。我们要振奋精神,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全力以赴把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为开创甘肃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