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李嘉音:中医药文化的使者

全国政协委员李嘉音:中医药文化的使者

2007-05-29 10:58:09

刘未鸣 杜军玲 姜贵东
 
 
2007-05-29a101_Embed4.jpg
  一谈到中药,温文尔雅的李嘉音手势就开始多起来。她自己也不由笑自己:“我的朋友们都说,一说中药你就来劲。”
  “不可自拔”地陷入中医药
  其实中药并不是李嘉音的本行。
  上世纪80年代,她在加拿大读工商管理,最早创业是在加拿大和香港,并且与医药无关。但一些偶然的机遇使李嘉音发现中药是个宝库,并因此产生了让中药走向世界的愿望。
  李嘉音的舅舅是国民党老将军,因为这个缘故,李嘉音在90年代之前,经常频繁往返于海峡两岸,当中也多次受台湾朋友所托,帮忙购买北京同仁堂的中成药。有一天,一位朋友突然来电求援,说是父亲病危,急需北京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救命。中午接到朋友的电话,李嘉音立刻拿上药赶往机场,不料因为当时两岸并没有开放中成药,没有乘客肯帮忙带药去台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只剩最后两个航班了,李嘉音手捧救命药,急得直掉眼泪。最后终于有一位热心的台北导游答应将药带去。那位老人当晚服用后,真的被救活了。
  这件事情给了李嘉音很大的震动,如今每当想到这件事,她依然会掉眼泪,“太刻骨铭心了。中药丸是可以救命的,我觉得做这个产业是很大的功德。”
  同时她也开始给自己提问,“为什么可以救命的药进不去台湾?”她思考的结果是:“同是中国人,作为医药精髓的老牌中药产品不能造福台湾人民,实在是一种遗憾。从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同仁堂办到台湾去。”
  从此,李嘉音“不可自拔”地陷进了中医药。
  “可能是当时年轻,血气方刚,凭着一股热情”,李嘉音直接找到北京同仁堂洽谈,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工作,北京同仁堂被感动了,把自己在台湾的总代理权交给了这个“黄毛丫头”。同时,李嘉音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在北京投资成立同仁堂太丰制药有限公司,出任董事副总经理。
  “一路做,我也在想:怪不得别人不做!”拿到了北京同仁堂的总代理权,到台湾注册落地仍然很不容易。她花费了大量心血与汗水,使“北京同仁堂”成为海峡两岸的第一个商标认证。而实际上直到2004年1月3日,同仁堂台湾分店才正式开业,这距离李嘉音与同仁堂签订合作协议已经有十几年了。
  推广中药 推广香港
  李嘉音是个外表秀气,但内心非常执着的人。许多事在她手里,是一定要做成,同时一边摸索一边创新,做前人没有做过的。
  做中药的人很多,但她的中药事业跨越两岸三地。她把北京的同仁堂产品卖到了台湾,她还要在香港做药厂,生产现代中药,把中药推向世界。这几年,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香港,放在了跟同仁堂在香港的合作。
  2003年末,当李嘉音代表汉生堂药业有限公司与香港科技园签约,斥资5000万元在大埔工业园区购下厂房建造GMP药厂时,香港媒体纷纷报道,称"汉生堂首开先河,令不少中药厂都表示有兴趣在港设厂,香港要成为中药中心将并非只是空想。""李嘉音的惊人之举在香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香港实业界开始探讨香港'中药港'前景。"
  这些媒体说中了李嘉音的心愿。
  2003年正是香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李嘉音选择在港设厂,要面临比内地提高两成的成本,但作为香港人,她对香港有足够的信心。她认为,作为亚洲商业中心的香港,拥有完善基建、专业人才、重视知识产权、金融法制健全等多方利好因素,再加上大埔工业园规划完善,拥有较高楼层及较佳的工作环境,配套设施及服务也属齐全,这将有助公司及其他投资者缔造一个理想的营商环境及进一步提升产品素质。她相信,香港汇聚中西文化,拥有国际都会的地位及形象,能有效地把公司的中成药产品推向世界。
  而李嘉音更深的一层心愿是,作为一个香港人,"我们要为香港做点事。"
  早在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就提出建设"中药港"的计划。政府的支持,让李嘉音的信心更足,她愿意为推动这个计划的实现踏出实际的步伐。她说,香港在回归前,港英政府排斥中医药,一点生长的土壤都没有,而如今,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下,她希望香港中医药与国内优势结合起来,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中医文化尽份力,让它在香港拥有一片沃土,让中医药学得到很好的传承,并走向世界。"我总觉得中医药是一个有根的产业,中医药在香港走向世界的话,也是在推广香港。我们香港有理由成为一个国际中医药中心。"
  去年底,北京同仁堂集团投资1.8亿元的香港新厂隆重揭幕,这是同仁堂在北京以外设立的首个生产及研发基地,李嘉音是剪彩嘉宾之一。
  原来,在2003年汉生堂在大埔工业村购置中药厂房时,作为合作伙伴的北京同仁堂负责人当年就派员专程来港考察,顺便了解香港投资环境。李嘉音大力向同仁堂介绍香港的优势,强调特区政府一直在支持和推动具有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经过她牵线搭桥,香港科技园、北京同仁堂集团开始互访及洽商投资事宜。同仁堂香港厂房从选址、签约、筹建、落成的整个过程,李嘉音就像对待自己的投资项目一般去参与。
  "我们两家工厂就在一条马路的头和尾。"和自己多年的合作伙伴在香港成了邻居,一起为香港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让李嘉音开心不已。而最近,对李嘉音充满信心的北京同仁堂参股香港汉生堂。
  用汉方汉药提高人类生命质量
  当年,当李嘉音带着自己花费十年研制成功的资癸产品从北京回到香港成立汉生堂时,是希望"用汉方汉药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希望汉生堂成为香港人自己的品牌。
  建立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信心,李嘉音亲自披挂上阵,以老板身份做产品的代言人,她把自己的人格和信誉押注在企业和产品上。她认为,自己一直是公司产品的服用者,又处于产品销售对象的年龄层,因此更具说服力。
  李嘉音的心血没有白费。
  汉生堂的资癸女贞丸和资癸元阳丹在香港的华润堂、屈臣氏上架,一经上市,即被评为2003年屈臣氏最受欢迎新产品奖。在2006年的香港名牌选举中,汉生堂荣获香港名牌称号。今年3月,以李嘉音的故事做封面的《领袖人物》杂志在中环报摊脱销了,直到4月杂志上市,报摊老板还在拿3月号的海报做招揽……"中环那里有很多工商金融界人士,很多都是服用我们产品的人。他们可能都想知道李嘉音的故事吧。"能得到如此的热情关注,让李嘉音很感欣慰。
  做中药近20年,李嘉音一直锲而不舍。她知道,有这种精神,如果把精力放在做地产上,得到的财富可能更多。但她却坚持"意义不同"。
  她说,做中药能够帮助人类解除痛苦,她心中的满足感和欣慰,不是钱能衡量的。
  她告诉记者,汉生堂现在推出的药只有四种。别人说,你汉生堂知名度大了,大可以做几十种出来。但李嘉音不那么做,因为她有一种使命感,她不只是为了赚钱,她要弘扬中华传统医药文化。
  汉生堂的药推出以来,从来没有接到过投诉。所有打来的电话都是表示感谢,所以公司那些接热线电话的专业医师,从来都是笑容满面。"员工们觉得,在汉生堂做,是功德。"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