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视察高校贷款情况:让高校从此轻装上路

政协委员视察高校贷款情况:让高校从此轻装上路 
2007-05-28
蒋志臻 
   2008年,大多数贷款的高校进入还贷高峰。如何避免高校贷款引发财务、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5月9日至17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率领的全国政协委员“高校贷款情况”视察团赴重庆、湖北进行了视察。

  高校贷款 缘于国家投入不足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高校扩招后,但国家相关的投入却没能及时跟上。

  “十五”期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高等学校在充分挖掘办学潜力的基础上,通过校区置换、利用日常办学节余、使用科研沉淀资金等多种方式想方设法加大投入,缓解办学条件紧张、财政投入不足等发展的制约因素,但仍无法满足办学需要,高校的银行贷款问题因此而生。

  高校贷款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改善高校办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由1998年的360万人增加到2500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一边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边却是部分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就高校负债经营问题提交了大会发言和提案,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如何避免高校贷款引发财务、金融风险,为了解、分析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贷款快速增长的成因、现状及其存在的财务和金融风险,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联合组织视察团就高校贷款情况进行视察。

  视察中,委员们看到,高校用银行贷款盖起了崭新的教学楼、美丽的图书馆、先进的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视察团指出,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有力地支持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明确责任 化解高校财务风险

  利用银行贷款虽然缓解了高校扩招带来的资金矛盾,但同时也存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贷款规模过大、财务管理不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高校还本付息的压力逐渐出现,有的还比较严重。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国普通高校银行贷款余额近2000亿元。

  视察团在与重庆、湖北两地30多位高校校长座谈、交流中发现,地处中西部地区的高校面对贷款感到压力不小。多位校长表示,害怕收到法院的传票和去银行“借新贷还旧贷”。一位大学校长反映:“由于政府投入太少,现在学校筹款要靠跑得勤快、表现得怜悯,还要靠个人友谊和感情,这不是常态。”委员们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校贷款问题,让大学校长从沉重的贷款压力中走出来。

  让委员们感到忧虑的是,众多高校走入了“扩招—借贷扩建—再扩招还贷”这一怪圈。既然高校的债务已经形成,那么这该由谁来承担,如何偿还?

  视察团认为,对于公办高校已有的债务,应由政府出面作出偿债安排。政府要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偿还公办高校债务,高校自身也要尽量减少开支控制成本,以自有资金偿还部分债务。从现在开始,公办高校校长不能为了追求政绩,在任期内大举举债建设,而将还债责任留给后任和政府。

  视察团指出,首先要在国家层面建立化解高校负债的协调机制,由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审计、金融部门联合,从顶层设计入手,分门别类加以梳理,提出政策措施,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偿贷比例,在东中西部地区分类指导落实。要区分哪些是高校扩张过程中国家必须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哪些是属于锦上添花的费用,哪些是贪污腐败造成的。区分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属于后两种情况的决不能由政府买单。

  视察团建议,尽快着手对高校贷款实行贴息政策,由中央、地方和高校各自承担一定比例的利率负担;通过与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高层协商,部分恢复行业对部省、部市共建的行业高校的支持,落实共建经费,建立财政支付的渠道。地方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还贷,比如将土地置换所得全部返还给学校,免除土地出让金和各种税费。尽早解决高校贷款问题,有利于及时化解贷款潜在的高校财务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