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浩在中共甘肃省十一大上的报告 | |||||
|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我省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趋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速度,在“十五”末的基础上到2011年再翻一番,节能降耗减排实现预定目标,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明显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使经济社会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突破。农业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来抓,坚持把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和富裕农民上,确保今后五年农村基础设施有大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坚持长远有目标、近期有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把新农村建设同小康建设、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支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有重点分步骤地加以推进,务求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农村饮水、道路、沼气、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户户用上电,人畜饮水问题基本解决,牧民基本实现定居。 按照“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思路,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既要努力做大农村经济总量,又要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牧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从改良品种、防治疫病、健全服务体系入手,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从加工增值、开拓市场入手,努力提高马铃薯、蔬菜水果、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酒原料等优势产业的产业化水平。积极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短期输出向有组织长期稳定输出转变,促进劳务经济更快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使之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尊重农户的经营自主权,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深化农村供销社改革,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全面落实国家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给予更多的支持,以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为载体,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 (二)以交通、水利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公路建设,实现国道主干线和省际通道高速化、高等级化,市州所在地通高速路或高等级路,通县公路等级有较大提高。进一步完善铁路网络,开工建设兰渝、平西等已列入规划的干线通道,提升兰州作为西北铁路枢纽的地位。做好西安至兰州快速客运专线、敦煌至格尔木干线铁路和平凉至天水地方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以兰州机场为区域枢纽,省内支线机场为依托的空中运输网络,力争把兰州机场和敦煌机场建成国际航空港。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抓好引洮供水、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功能区等重点水利和生态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灌区改造,加快推广节水农业。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以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信息等为重点的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努力使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 (三)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努力在培育新兴特色优势产业上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育新兴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工业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努力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西部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及生物制药基地。 在继续延伸石化、有色、冶金产业链的同时,努力加快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制药、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现代物流等八大产业的发展,使之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成为新的优势产业。 大力推进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继续抓好现有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开发下游产品,努力形成以石化、有色、冶金等产业为骨干的产业集群。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整合现有资源,推动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数控机床、电机电器、矿山及冶金工程设备、真空设备和风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持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大集团的社会化分工与协作,大力发展零配件加工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现代制药和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发展一批高技术产业。在优化水电、火电等常规能源开发的同时,努力推进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发展。重视电网布局与建设。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作为工业强省的重要力量,下功夫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服务业水平。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咨询评估、会计审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兰州区域物流中心的层次和地位。发挥我省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带动产业开发、促进社会发育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文化品位,开发旅游产品,加大对外宣传,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培育新兴优势产业,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参股控股国有企业。鼓励省内企业之间以资本为纽带进行重组并购,特别要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具有品牌优势、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整合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支持有发展潜力和能力的企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下功夫研发新产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园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提高吸纳项目和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把培育壮大企业同培养企业家队伍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企业经营者的选拔培养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取得新突破。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学会“反弹琵琶”,善于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要用更大的力量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就学、就医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必须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加大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按期完成“普九”任务,不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稳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重视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努力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辍学率。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之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努力做到青壮年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根据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继续发展成人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师资水平。认真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制度。 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人的素质、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选准方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力争在一些领域实现突破。加大政府投入,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抓好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建设,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间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与合作,促进学科优势与产业优势相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任用、合理流动的机制,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科技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责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妇幼卫生事业,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能力。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加强医护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继续完善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推进医疗救助和济困病床制度,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的保障能力,逐步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坚持实施城市医疗卫生支援农村,推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同时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人才培养,实施精品工程,繁荣文艺创作。以文娱演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现代传媒为重点,进一步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做大做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加强文物、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坚持“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五)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着眼于完善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改善股本结构,促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职工民主管理机制。落实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的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等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是我省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要认真整治发展环境,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服务意识,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坚持非公有制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通过改革改制把一批国有中小企业转化为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大力引进域外资本催生一批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转移就业造就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创业者,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加快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在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省直接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制度,探索建立增收节支的激励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管理。鼓励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为金融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企业到我省落户,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努力把兰州打造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培育新的上市公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和建筑市场,规范和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深化流通领域改革,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现代流通企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六)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下功夫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加重视运用资源、产业、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势吸引投资,努力扩大利用外资和国内招商引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和招商引资的质量。把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原有出口市场的同时,更加注重开拓西亚、中亚、东欧和非洲市场,努力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带动新兴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要支持资源型企业积极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建立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外事工作要为扩大对外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搞好服务。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党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必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以更大的决心和力量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好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力求每年都能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把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作为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下功夫改善创业环境,鼓励全民创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更加重视发展各类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扩大就业门路。继续关注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大龄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培训和服务体系,有组织地进行大规模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适时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形成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探索建立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各类企业职工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继续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有学上,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健全奖学金、助学金制度,逐步创造条件建立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抓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要特别关心、帮助解决城镇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二)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提高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质量,完善城乡居民自治制度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大力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努力建设法治社会。加强地方立法,重点加快保障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执法责任,确保每一个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岗位、行政执法行为,都有明确的执法依据、严格的执法程序、相应的执法责任,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办事须公开、违法受追究。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法律素质。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巩固全省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巩固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运用和管理,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大力宣传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光辉成就,引导全省人民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甘肃、热爱家乡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强化责任感。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比贡献的良好风尚,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我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立足改革发展的火热生活,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培育和弘扬甘肃精神,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民气、鼓励创业、振兴甘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长期同严酷自然环境的不屈抗争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造就了陇原儿女独特的精神风貌,形成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等丰富内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发展需要这种精神,改革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创业需要这种精神,创新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全方位提升陇人品格,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绩效评估和问责制度,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各级政府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发挥它们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严格安全执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责任追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和改进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行业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管。通过有效的服务和科学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机制,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消除偏见歧视,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和宽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长期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要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的作用,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努力把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落实以领导干部为责任主体的信访工作责任制,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犯罪易发高发人群的教育和管理。健全工作机制,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加强隐蔽战线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六)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人口、资源与环境工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强依法治理、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市场调节机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措施,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真正落到实处。强化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推进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设。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的各项工作。严格执行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促进矿山资源依法科学有序开发。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防风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重视河西走廊生态建设和祁连山冰川保护。加强重点流域和兰州等重点城市的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和利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继续落实现行生育政策,坚持奖励少生和处罚超生相结合,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解决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偏高问题。 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这次大会确定的任务,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各级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的落实。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双拥工作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它们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确立的理论和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指导党的建设的总纲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努力提高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我们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省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潮。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毫不迟疑地去改。要把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贯穿于科学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突出思想政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要鼓励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摒弃因循守旧、无所作为;鼓励只争朝夕、开拓进取,摒弃安于现状、墨守陈规;鼓励协作交流、开放共赢,摒弃狭隘保守、固步自封;鼓励真抓实干、雷厉风行,摒弃坐而论道、华而不实;鼓励团结和谐、合作共事,摒弃内耗扯皮、各自为政。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地运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依法办事的本领、建设和谐文化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适应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体制,进一步完善党委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维护大局,严守纪律,防止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各级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大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等法律和法规性文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探索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差额选举等办法,大力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任职交流和轮岗交流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整体效应。要以选贤任能为目标,健全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办法,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论,真正把那些德才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热情。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有效防范和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做好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工作。按照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建设。 (四)以改革的精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巩固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和完善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整体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和“两新”组织中的党建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调整组织设置,明确职能定位,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坚持标准、保证质量,重点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中发展党员,高度重视在少数民族和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努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关心爱护党员和基层干部,特别要关心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其他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命。认真贯彻“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新风正气,加强道德修养,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高尚的人生追求,决不能萎靡不振、陷于低级趣味;要有为民造福的满腔热忱,决不能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决不能浑浑噩噩、敷衍塞责;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只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就能永远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各级党委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工作。要严明党的纪律,对各类违纪违法案件都必须坚决查处,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严厉惩处。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效防止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认真贯彻落实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领导干部行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管好子女、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同志们,以这次大会为标志,甘肃将进入一个加快发展、为经济腾飞全面打基础的阶段。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以无愧于甘肃人民的业绩,谱写未来发展的新篇章。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为开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