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聚焦之二

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聚焦之二

  培优扶特创名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聚焦之二
  提起品牌,人们会自然联想到贵州的茅台,山东的海尔,内蒙古的伊利……
  甘肃有什么?
  甘肃有什么?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品牌问题,而是关系到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问题。
  陆浩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努力在培育新兴特色优势产业上取得新突破,强调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受到代表们的广泛认同。
  “这是找到了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点。为我省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指出了一条有效途径。”省经委主任李平代表说。
  知名品牌:甘肃经济之痛
       品牌是以高科技创新为导向,以高市场占有率为标志,以高水平服务体系为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能获得重大利润的高质量产品。
  从更高层次上说,品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力的重要表征。拥有著名品牌的多寡,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杆。
  然而,品牌一直是甘肃经济的切肤之痛:从2001年至今,全国共评出1338个“中国名牌”。我省只有兰炼“飞天牌润滑油”、金川公司“金驼牌电解镍”、兰州电机厂“LD牌小型发电机”3种产品获此殊荣。
  “山东省有100多个中国名牌,我们全省的中国名牌加起来还不如山东的一个地级市多。”省质监局局长武敬东代表痛心地说。
  甘肃也曾有过闻名全国的品牌。
  驼铃客车、华夏热水器、长风洗衣机、春风电视机、百士特食品、泰玉羊毛衫……
  这些曾经让我们甘肃人引以为荣的品牌,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渐淡出甚至销声匿迹。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无处不在,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和质量。甘肃品牌的现状,让任何人都深切地感觉到,甘肃比任何省份更迫切希望拥有自己的中国名牌、世界名牌。
  培优扶特:打造名牌之基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结束,我省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而是面临着更加广泛、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要逐步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位次前移,甘肃靠什么?
  靠特色经济,靠优势产业,靠名牌战略。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立足甘肃特色,以国际化视野,以前瞻性的眼光,着力培育具有甘肃特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代表告诉记者,从培育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三个方面入手,我省农业加快结构调整,全省特色产业种植面积2234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
  “目前,我省马铃薯、玉米制种、啤酒大麦、优质牧草、中药材五大产业位居全国第一。”武文斌自豪地说:“我省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构成了发展特色经济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比如静宁的苹果就处在最佳优生区。由于品质好,现在‘平凉金果’在全国已经叫响了,再过二三年,就会超过陕西白水。”
  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一手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我省工业创出了十多年来增长最快、效益最好、国企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兰州石化、甘肃电力、酒泉钢铁、金川集团等营业收入已过百亿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奇正藏药、华天微电子、好为尔牛奶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今年,我省又启动了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提升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优势特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名牌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产业支持。
        品牌战略:实施正当其时
        去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周刊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发布了“2006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读者》杂志榜上有名;
  目前,全省累计有21种产品通过了国家免检产品审核认定;继兰州百合、礼县大黄、临洮大丽花之后,去年,武都油橄榄又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名牌战略的推进工作,各地以“质量兴市”为抓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和支持企业争创名牌。
  “兰州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品牌和质量工作,全市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知名品牌不断涌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兰州市市长张津梁代表说,为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去年,兰州市对获中国名牌的兰州电机厂奖励40万元,对获甘肃名牌的21户企业各奖励5万元。
  在品牌战略的推动下,星火数控机床、陇星散热器、奇正消痛贴等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信誉好的产品层出不穷。“这说明,我省自有品牌竞争力逐步增强,甘肃名牌产品已经得到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武敬东代表说。
  武文斌代表对我省农产品创中国名牌非常有信心。他说:“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已具有了创中国名牌的条件,实施品牌战略正当其时。”他还介绍说,全国都知道甘肃的马铃薯好,只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只要通过资源整合,组建集团,形成一个品牌,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甘肃马铃薯成为中国名牌是没有问题的。”
  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将使我省实现技术与品牌的双重跨越,使“甘肃制造”走上“以质取胜”的品牌发展轨道。本报记者左玉丽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