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社会保障:要巩固规模 完善制度


  社会保障是全国政协委员重点关注的话题。委员们在发言中呼吁,建立公共财政普惠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巩固养老保险规模

  [现象] 近年,贵州省养老保险负担增加较快,1990年至2005年间,贵州省养老保险负担系数由0.182增长到0.458。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养老保险基金将在近几年内出现支付危机。目前,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城镇非公有制单位、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的覆盖面不足10%,扩面的潜力巨大,但扩面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

  [分析] 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对养老基金、医疗基金的需求迅速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扩大的收支缺口,影响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旨在形成一个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但个人账户难以做实。截至2005年底,国内个人账户“空账”已达约8000亿元,并以每年约1000亿元的规模迅速扩大。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社保基金规模微乎其微。

  [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倪豪梅: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欠账数以万亿计,一些地方政府为减轻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支付压力和地方财政负担,以低缴费、高享受的方式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增加基金收入,虽然会暂时缓解近期的养老基金支付压力,但是会严重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平衡,从而极大地加重国家的社会保险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何志尧:建立全国社会养老保险一卡通制度。由国家投资建立全国县级(含县级)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收缴和支付平台,像银行一样,在此地把钱存在自己的账户上,凭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账户和密码,到了能够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就在全国各地的县级社会保险部门都可以按月足额领取自己的社会养老保险金。目的是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和农民工的保费一旦缴纳就随人流动,终身拥有,全国通用。

  完善农村社保制度

  [现象] 目前,农村的弱势群体,生活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据统计至2005年底,我国有2365万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还有6500多万农村人口年收入不足924元,属于相对贫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每年出现数百万失地农民。目前失地农民总数已达到5000万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分析] 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不解决,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当前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步履艰难,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基本上处于维持现状或停滞状态。个别地方退保、中断缴费者增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本上没有建立。在合作医疗保险方面,现行合作医疗水平低,只能提供初级医疗保健,门诊治疗得不到报销。农民看病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农民无力承受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因此,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农民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规模庞大,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循序渐进。可重点加强三项制度建设:一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维护公民基本生活权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二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完善筹资机制和基金管理运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三是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重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朱焘:如何建设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决于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2006年,我国GDP已达20.9万亿元,财政收入已近4万亿元,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据初步测算,财政每年拿出1600亿元左右,基本可以将医疗保障覆盖全民;拿出1000亿元,基本可以将养老保障覆盖全民。所以,经济能力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发展理念上,在于下不下决心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社会政策,下决心在农民中推行社保制度。具体措施应是"试点探索,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关注农民工社保

  [现象] 据统计,城镇劳动者人均社保支出是农民工的100多倍。此外,农民工退保现象十分普遍。深圳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外来工总数约50万,每年退保的人数却高达12万。农民工退保后,由企业缴纳归入社会统筹的保险金完全不予返还,影响了企业和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另有调查表明,农民工中跨省区流动的占72.8%,务工3年换过两个以上单位的占67.2%。而异地转移保险金只能转移个人账户部分,统筹部分保险金仍全部留在原地,这种转移方式实质上剥夺了农民工应享有的部分权益。

  [分析] 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偏低,使大量涌入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成为弱势群体。原因之一是农民工社保制度设计不合理,参保门槛高。农民工工资普遍偏低,缴纳占工资总额10%以上的社会保险金对他们而言是一笔很大开支。此外,受益年限长。以养老保险为例,职工累计缴费15年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具有很高流动性的农民工很难在某一城市工作满15年时间。所以,社保制度较低的统筹层次与农民工跨地区流动的"候鸟式"生存方式不相适应。

  [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辜胜阻: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保制度,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对完全市民化或城市归属意愿强烈的农民工,可直接纳入城市社保体系;对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可设计"便携式"个人账户,降低参保门槛,建立社会统筹部分随个人账户转移的制度,提高参保积极性;对回流性强的农民工,可将其纳入社会救助的范围,保障其在城市的基本生存,同时以较低标准和流动账户来实现回乡后的保险转换。

  全国政协委员闻大中:各地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建议各地依据当地实际,每年至少调高一次城镇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民工工资,以保障在这些特殊行业劳动的农民工应有的劳动所得。(乌云斯琴) 
 


来源:人民政协报(责任编辑:王喆)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