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全国委员赵金城:呼吁免费“9+2”义务职业教育


  “我国每年有1300万农民进入城镇务工,其中初中毕业生大约有700万,他们一毕业就成为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家里基本不需要,自己也不安心,只好加入农民工队伍。可是,因为缺乏技能知识,城市也不适应。”针对这种现状,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协主席赵金城日前强烈呼吁,对未升入高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开展免费的“9+2”技能培训为主的义务职业教育。

  “农村初中毕业生应当实施义务职业教育,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实现城乡统筹,以工补农,避免农村毕业生过早地进入务工者的行列。又可以通过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农村初中毕业生就业的几率增大,收入增加,减少盲目的无序的流动。”赵金城坚定地说。

  现状:没有技能,无序盲目流入城市

  赵金城说,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变时期,大约2亿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他们当中初中毕业生占很大比例,而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严重缺乏,在全国2亿多35岁以下青年农民中,受过技能培训的只占9.1%。以东北某市为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半文盲占7.7%,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3.5%,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仅9.1%。大部分人没有任何技能,他们多是无序地盲目地流入城市,就业容易,失业更容易,很难进入城镇稳定就业体系。

  农民子弟厌学、弃学而进城务工,原因之一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落后,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差。他们在城市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回报却很少,甚至一些农民在竞争乏力的情况下产生了对城市的抵触心理,有的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势必会成为限制城市现代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赵金城认为应该在农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且根据农村毕业生的年龄结构、家庭条件、毕业流向等因素,积极开展对农村初中毕业生实施"9+2"义务职业教育。

  赵金城解释:“义务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在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必须再学习两年,钱谁来拿?应该政府免费拿。免费的义务职业教育,会使未来的农民成为现代农民。”

  建言:“三类人”的培训要抓好

  如何实施义务职业教育模式,赵金城呼吁中央财政在现有的对农村基础教育加大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以弥补前期对教育投入的欠账。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省、市地方政府要把对农村毕业生的义务职业教育支出列入本地的财政预算,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以减轻区、县财政的负担。

  抓好对初中毕业生的培训,赵金城还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抓好每年初中应届毕业生的培训。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毕业生未升入高中的有大约700多万人。根据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初中毕业生的年龄结构、各地高中的升学率,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工的需求情况和现有职业教育的开展情况,针对未升入高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开展免费的"9+2"技能培训为主的义务职业教育。这样可有效地实现城乡统筹,以工补农,可以有效避免农村毕业生过早地进入务工者的行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就业的几率增大,收入增加,减少盲目的无序的流动。第二类是抓好农村往届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务工前的培训。农村的基层组织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准备进城务工的农民进行有方向性的务工前的培训。基层的职教部门应走出学校,进入乡村开展第二课堂。赵金城认为第三类还要抓好对目前已经进入城市务工的初中毕业生的培训。用人单位为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创造条件,安排相应的时间。各地方的劳动保障部门,把农民工参加培训作为职工权益保障的一项基本内容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地方政府特别是市级政府部门要整合城市各类办学资源,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中心。引导、鼓励技能较低的农民工参加培训。与用人单位合作,创立无偿培养、有偿使用的新模式。

  实践:沈阳尝试实施义务职业教育

  “沈阳工业振兴必须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劳动大军,我们提出实施’9+2’义务职业教育模式,若能够红红火火将这种模式搞起来,让广大农民工拥有一身技能,就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生活水平,作为一个城市来讲,振兴有了劳动力的支撑。”赵金城满怀信心地说。

  在赵金城看来,对农村初中毕业生及青年农民进行合理有效的培训,有利于他们掌握进入城市的本领,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本。通过培训,还可以顺利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农村城镇化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并且有利于产业工人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及青年农民的培训。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劳务培训与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共同承担劳务培训的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为受到培训的农家子弟有序流动与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渠道。”赵金城最终希望他的建议能够“掷地有声”,一些地方政府不妨尝试开展“义务职业教育”。(杨妤)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