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浩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西部地区更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记者张倩)“人力资源开发,对西部地区来说,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坚持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注重用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经济更快发展,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鲜明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陆浩说,甘肃是一个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导致劳动者综合素质不高,进而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甘肃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04年,比全国少1年;青壮年文盲率高达8.47%,比全国高出4.47个百分点。这差距,那差距,说到底还是劳动者素质上的差距。立足这一省情实际,我们提出要“反弹琵琶”,用更大力量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就学、就医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努力做到青壮年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以此推动经济更快发展。
陆浩向记者饶有兴趣地谈到了会宁的教育移民。他说,会宁县是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贫困县,也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那里的自然条件非常艰苦,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但重视教育的氛围很浓厚。恢复高考以来,这个县考上大学本科以上的学生就达4万多人,仅北京中关村的科技人员中,会宁籍的就达三四百人。这4万多人不仅直接带动了4万多个家庭脱贫,而且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会宁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个县每家外出打工的人平均接近2人。我们总结会宁教育移民的经验,提出倡导所有的县委书记、县长都要当“教育书记”、“教育县长”,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家把功夫更多地下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上。
“开发人力资源,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陆浩说,近年来,我们着眼于实现教育公平,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的职责,加大投入力度,在全省农村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下大力推进“两基”攻坚,已有74个县市实现了“两基”目标,青壮年文盲率降低了近2个百分点。
陆浩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之举,逐年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把学历教育同短期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陆浩认为,随着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已日益成为大众化教育。目前,甘肃高校已发展到33所,在校学生20多万人。要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尤其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如何让考上大学的每个学生都上得起学,是关系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采取多种措施,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今年,省级财政列支2000万元,探索建立了援助贫困大学生制度,目的就是要确保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陆浩特别强调,人力资源开发一定要同促进就业和创业相统一。甘肃适应全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坚持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培训渠道和手段,不失时机地对城乡富余劳动力开展有组织、大规模的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季节型短期输出向常年稳定型输出转变。去年,全省共培训劳动力170多万人,输转劳务534万多人次,创劳务收入119亿元。我们的想法就是要使甘肃的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出去。
“社会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开发人力资源重在发展社会事业。”陆浩说,在优先发展教育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将巨大的人口压力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