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月牙泉——我们如何拯救你


    2004年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期间,一份关于协调解决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所需资金的提案,引起了省政协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保护月牙泉这一千古自然奇观,不要让我们成为历史的罪人”,有关人员这样呼吁。随后,省发改委对如何落实该项资金进行了答复。时光匆匆,一晃两年过去了,如今月牙泉的保护工作进行得怎么样呢?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沙泉共处成世间奇观

    驰名中外的月牙泉位于敦煌市以南5公里处的鸣沙山中,该泉因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敦煌春、夏、冬三季多风,小风扬尘起土,大风则飞沙走石。月牙泉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之间仅有数10米,但历经千载却沙不埋泉,“山泉共处,沙水同生”。同时也令人不解的是,月牙泉地处极端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尚能数千年不干涸,实在是自然界一大奥秘,也成为世界自然地貌之奇观。1994年10月,月牙泉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有关月牙泉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东汉时期的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沙角山对应着如今的鸣沙山,沙井则是月牙泉的古名。
    关于月牙泉的成因,有这样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汉武帝时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国,大军行至鸣沙山下,天气燥热,兵马酷渴,李广利掌剑刺山,精诚所至,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将手中的净瓶向下抖动了几下,于是银豆似的水珠倾刻而下,汇在一起,从此便形成了月牙泉。研究地质的学者则大多认为,月牙泉本是古党河的一段河道,若干万年前,古党河改道从鸣沙山南麓流过,此后河道又发生迁移,原来的古河道大部分被埋没,仅月牙泉一段残留下来。由于地下潜流在此出露,是敦煌盆地区域地下水的自然露头,形成了众多泉眼,聚集成湖,形成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月牙泉。月牙泉由于不断得到党河地下潜流的补给,因而历经千年没有枯竭,成就了自然界一大奇观。

人为因素是容颜改换的主要原因

    沙泉和谐相处数千年以后,竟在近几十年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田震用她惯长的带着沙哑的嗓音,在一首名为《月牙泉》的歌中忧伤地唱到:“我的心里藏着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
    月牙泉确实改换了容颜,他的改换让每一个关注月牙泉的人都感到心痛。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月牙泉水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总下降幅度为9到10米 ,最大水深由10米左右降至0.9米左右,年均下降速度也由十几厘米逐渐增至30多厘米。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资料记载,1987年到1997年10年间,泉水的面积由13.5亩减少到8.5亩,最大水深由4.2米下降到2.0米。10年内泉水面积每年平均缩小0.5亩,周长年平均减少10.5米,水深每年平均下降0.22米。1998年6月25日的实测数据表明,月牙泉最大水深仅有1.2米。    
    据记者了解,为彻底弄清楚月牙泉水位下降的原因,1997年6月,敦煌市委托原地矿部兰州水文地质工程中心对月牙泉成因及水位下降原因进行调查,以便为开展全面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表明:月牙泉是在具备松散的地质结构、低洼的地形条件和较高的区域性地下水位等条件下形成的。月牙泉泉水由过去数千年比较稳定的历史时期,逐渐向不稳定以至干涸方向发展,这种急剧变化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在6000平方米左右,这是经过1986年和1999年两次掏沙清淤,后来又采取回灌补水才得以维持住的。
    这次调查认为,月牙泉水位之所以下降,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是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专家的看法是,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盲目、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超负荷开采地下水,致使月牙泉水位迅速下降。党河截流、砖渠衬砌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等人为因素,是敦煌绿洲区域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也就导致了月牙泉水位发生下降,泉水面积发生萎缩,水环境逐渐退化,出现了趋于干涸的现象。

“输液”资金仍无着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月牙泉水位每年以30—40厘米的速度持续下降。如何挽救濒临消失的月牙泉成了当地政府部门和月牙泉管理者肩头的重任,“救救月牙泉这一世界奇观,让我们不要成为历史的罪人!”月牙泉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这样大声疾呼。
    为了让月牙泉“永葆青春”,月牙泉管理处分别于1986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对月牙泉进行了掏泉“手术”,并尝试其他方法以挽救水面日益下降的月牙泉。据记者了解,月牙泉管理处曾尝试使用直接往月牙泉里灌水的办法,使月牙泉水面升高。灌水工作进行了一天一夜,泉面涨高1米,但“河水犯了井水”,月牙泉水质变得极为浑浊,于是停止灌水。在停灌后的一个月内,泉面水深迅速下落到原来的水位线,实践证明直接灌水的方案是不可行的。
    2000年春季,根据专家勘测的地质资料和水文资料的研究成果,专家和月牙泉的管理工作者们终于明白,失掉党河水源这一主要渗补来源是不行的。于是拿出了挖坑灌水、下渗补给月牙泉水的治表性方案,用“输液”的方式补充月牙泉水位。此次灌坑渗补近3个月,月牙泉水面增高10—12厘米。2001年初解冻后,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泉中间出现几十平方米的沙底,形成一块“小岛”,使月牙泉的声誉大打折扣。敦煌市政府随后决定在周边回灌河水。月牙泉管理处的马主任告诉记者,为保住月牙泉,他们在月牙泉的西山和后山挖了几个深坑进行灌水,即使这样,月牙泉还是每年以30—40厘米的速度在持续下降。
    为了保住月牙泉,敦煌市政府及月牙泉管理部门召集专家论证,出台了月牙泉应急工程方案。马主任告诉记者,该工程实施以后,可以提高对月牙泉的回灌速度,以减缓月牙泉水位的下降。该方案已经通过科研论证,但面对3600多万元的巨额资金缺口,月牙泉管理部门一筹莫展。时任敦煌市副市长的张平等省政协委员在了解情况后,迅速递交了《关于协调解决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工程所需资金的提案》。2005年11月28日上午,记者打电话给月牙泉管理处询问该项资金的落实情况,得到的答复是该项资金还没有得到落实。

根本解决问题还任重道远

    人工回灌补水只是对月牙泉采取的应急性工程,目的是让月牙泉水位下降速度减缓。每年对月牙泉进行“输液”的工程耗资是巨大的,即使这样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月牙泉的问题。如何才能标本兼治呢?专家认为,必须尽快展开“党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工作的专题立项与具体实施,这才是解决敦煌水资源问题的治本之举。
    专家认为,人工回灌应急措施属临时性工程,是短期的维护月牙泉水位的行为,目的是争取时间,使防治月牙泉枯竭的根本措施得以实施。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地下水位得到回升,维护敦煌盆地地下水原有的动态平衡是治理月牙泉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维护敦煌生态平衡,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专家建议,为全力解决敦煌地下水枯竭的问题,必须尽快展开“党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工作的专题立项与具体实施,这是敦煌水资源问题的治本之举。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控制人口和灌溉面积的增长,推广沟灌、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方法,是减少水资源消耗、确保月牙泉持久稳定的根本对策。同时,要尽快实施“引哈济党”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从根本上解决敦煌的缺水问题,如果不这样做,月牙泉的枯竭就将会和罗布泊的消失一样,不可阻挡。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