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
性质,事物的特性、本质也。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人民政协要在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自身各项工作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段讲话是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最新阐述。
俞正声同志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根本遵循。
关键所在,根本遵循。八个字,字字有力。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中的新定位应该有三个层面:一是政协章程中对人民政协的性质的明确规定,即“三个是”,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并且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二是习近平同志讲话中提到的政协定位是“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且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三是政协属于“专门协商机构”,从国家政治制度层面来看,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从政协本身来看,政协的性质、职能就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围绕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以及有关统一战线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专门机构。在这三个层面里,都有进一步的阐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进入新阶段对人民政协性质的标志性定性。
人民政协是从中国民主政治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其性质定位的不断丰富和表述,不断继承和发展,有着浓厚的中国味和历史味。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建立在党派联盟基础上的党派性组织。毛泽东同志早在1950年代就讲过,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政协不是权力机关的表述,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修订政协章程时强调指出,不要把政协搞成权力机构,政协可以讨论,提出批评意见,它不同于人大。
如何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把握。
首先从新的历史起点之维度来把握。新的历史起点,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发展总体状况的高度概括,也是“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立论基础。从这个维度来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需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前提下,立足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立足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其次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之维度来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求我们治国理政时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毛泽东同志说过:“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周恩来同志也说:“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当前,人民政协面临着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升、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制度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等重大课题,更要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
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必须正确把握好新的性质定位,切实将协商理念寓于履行职能全过程、贯穿于开展工作各方面,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个人民民主的真谛,更加有序地使国家民主政治向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前进。
同时,还要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维度上来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包括现代性政治的一系列基本特征,比如权力有限、大众参与、法治政府等。人民政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人民政协作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人民政协界别众多、联系广泛,可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更好听取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人民政协有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优势,可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
从这个维度上准确把握好性质定位,人民政协要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充分发表意见、坦诚深入交流,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广聚共识,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党和政府民主决策和人民当家作主。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