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7月)甘肃,位处东亚与中亚的结合部,是我国中东部腹地通往西北地区的走廊过渡地带。从世界发展史上来看,甘肃又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等的汇流之区。甘肃是我国历史上率先对外开放的地区,河西走廊堪称为我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条通道。
与祖国中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今天的甘肃虽然在经济发展上相对落后,然而在历史文化的的积淀上却十分丰厚,曾写下过灿烂的篇章,曾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丰碑。甘肃历史文化口味高雅,价值非凡,魅力永恒,不仅在全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许多方面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成为旅游开发的超级富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甘肃为黄河流域文化的渊薮之一,亦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甘肃境内发现的距今20万年至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多处,新石器遗址则遍布全省各地,达数千处之多,构成了完整的发展序列。特别是于秦安县发现的大地湾新石器遗址,埋藏极为丰富,其一期文化年代距今远达7800年,所出彩陶将中国彩陶制造时间推前了1000年,由此证明黄河流域亦是世界上彩陶文化的源地。
甘肃为羲皇故里,又为轩辕黄帝陵冢之地。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初祖伏羲的发祥地在今天水一带。据《括地志》等史记载,黄帝衣冠陵冢所在的桥山,即今日甘肃正宁县子午岭南端,陵冢犹存。追寻龙族血脉,探访华夏渊源,为甘肃旅游文化的又一大特色。
甘肃是周人、秦人发迹、崛起之地。周人、秦人都以秦陇为根据地,雄长一隅,最终定鼎中原。周人在陇东的泾河和中部的渭河流域创造了我国的早期农业,以农耕兴。周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影响至深且巨。周、秦先祖遗迹及其农耕文化是甘肃旅游资源中底蕴丰厚、值得深入开展的又一大品牌。
甘肃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所经的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丝路古道在甘肃东西绵延长达1600公里,占其全程总长度的1/5,甘肃成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不可替代的桥梁。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西传东渐,陇原各地得以长时期地吸收、汲取这条道路上荟萃的各种文明成果来滋养自己,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丝绸之路及其丰富的文化遗存无疑是甘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中有优势、最具光彩和魅力的亮点。
甘肃是享誉遐迩的文物大省,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陇原大地上留存下了许多价值极高饮誉全球的文物古迹和遗址名胜。目前全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526处,已查明的文物遗存137万余处,全国重点收藏单位近百家,馆藏一级文物达1750多件,在全国居于前列。
甘肃是我国彩陶保存最为集中、品级最高的地区,陇原彩陶是我国绚烂的彩陶文化中独树一枝的奇葩,从78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遗址到齐家文化都有大量的彩陶出土。其精美绝伦的造型,缤纷多彩的纹饰,堪称古代艺术的瑰宝,甘肃也因之被誉为“彩陶之乡”。
甘肃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规模状观的石窟走廊和艺术长廊。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榆林窟、马啼寺、北石窟、南石窟、天梯山、云崖寺等50多处石窟群、2500多座洞窟、16000余身造像、56000余平方米壁画,灿若繁星,辉耀于陇原大地。石窟艺术是甘肃旅游资源中最具品味和魅力、对国内外游客最有吸引力的资源之一。
甘肃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所经的重要路段和现存长城长度最长、保存遗迹最多、形态结构最复杂、最具代表“长城文化”的地区。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如游龙走凤,至今仍绵延于陇原东西,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气势磅礴,雄姿不减当年。长城沿线许多烽燧、城障、关隘遗迹至今亦历历可见。
甘肃保存了一批造型精美、艺术和学术价值极高的寺院庙宇,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西夏皇家寺院张掖大佛寺、祖国统一西藏的历史见证武威白塔寺、拥有全国最高室内泥塑佛像的山丹大佛寺、西北“学宫之冠”武威文庙等。
平凉崆峒山被誉为“道家第一名山”,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国山色之媚,集自然、人文美于一体,“崆峒山色天下秀”为甘肃旅游的又一大亮点。
甘肃是我国近代四大文献考古发现的两大奇观—敦煌遗书和汉代简牍的出土地,是举世瞩目的国际性资源。
甘肃境内现存古建筑较多,佛塔、钟楼、桥梁、宅院、牌坊、台基等应有尽有,异彩纷呈,许多古建筑不仅在西北,乃至在全国都是罕见的精品佳构。如永登鲁土司衙门、天水古民居建筑群、渭源灞陵桥、兰州黄河铁桥、陇西威远楼等。
甘肃历史上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屏蔽关中、中原的门户和中央王朝势力强盛之时向西发展的重要根据地,陇原大地上因之留下了许多古战场遗迹和著名的边防关塞遗址。如天水、陇南一带仅三国争雄时期遗迹就留存不少:街亭古址、诸葛亮军垒、祁山营堡、木门道矢骸、姜维铁堂峡等。
甘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古城遗址保存数量最多、类型最复杂、时代序列最齐全、出土物相当丰富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省境现存各类古城址不下200座,锁阳城、骆驼城、许三湾城、祁山堡、八角城、河仓城、连城、成纪城、永固城、永泰城等等,不胜枚举。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权威性的历史标本,是古丝绸路上留存的一笔丰厚的历史遗珍。
甘肃境内还保存了一批罕见的“古国”遗址,在全国独具特色。如灵台存公元前11世纪活动于泾、渭河流域的商代方国密须国遗址、西和存十六国时期氏族政权仇池国古址、宕昌存南北朝时期宕昌羌所建的宕昌国古址。
甘肃境内的古墓葬、墓群很多,有的品级颇高,为全国所仅见,它们亦为旅游业可资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距今2700余年的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群规模宏大,出土物价值极高。武威雷台汉墓为著名的铜奔马和铜车马依仗的出土地。嘉峪关、酒泉等地的魏晋壁画、墓群,保存彩绘砖墓画近千幅,成为轰动中外的地下画廊,早已深受游人青睐。他如漳县汪氏家族墓、汉代我将李广墓、赵充国墓、魏晋医学家皇甫谧墓、唐代宰相牛僧儒墓、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墓等亦很有名。
甘肃境内岩画、碑石、摩崖石刻等不少,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也颇受游人欢迎。甘肃岩画是我国北方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留在石头上的史诗长卷。成县西峡颂摩崖碑刻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募鉴赏价值。武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为西夏时期留存至今的唯一佛教石刻,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甘肃大地孕育的姓氏文化在全国亦有重要影响。如陇西被公认为是李氏祖根的所在地,对于联络海内外约1亿李氏同胞的亲情,吸引世界李氏华人来甘肃寻根敬祖,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均有重要意义。
甘肃的古代文化曾几何时还能独领风骚,为祖国的历史发展做出特殊的重要贡献。如十六国时期兴起于河西的“五凉文化”,对于北魏乃至隋唐的典章制度具有重大影响。五凉文化亦是可资挖掘开发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之一。
甘肃历史上是祖国许多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曾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许多民族的交往、团结和发展作出过历史性贡献。多民族的共同开发建设,赋于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多元的内涵和民族浑融的斑斓色彩。
甘肃为我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存十分丰富、颇具有特色的地区,不少堪称世界级品牌,对于海内外游客很富有魅力。如洮岷花儿、河州花儿、洮砚、兰州太平鼓、庆阳香包与刺绣、陇东皮影、道情、天水雕漆、兰州刻葫芦、羊皮筏子、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酒泉夜光杯、甘南藏戏、敦煌古乐、敦煌舞谱,以及古典诗词、书画、地方餐馆等,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上生态环境变迁、古绿洲发生沙漠化最典型的地区,开展古绿洲生态变迁游是甘肃又一独具特色颇值大力推出的旅游产品。
悠久辉煌的历史,必然造就一代代英才俊杰,陇右自古多风流,江山代有才人出。伏羲、黄帝、公刘、岐伯、李广、霍去病、王符、皇甫谧、窦融、张议潮、李白、李益、李贺、李梦阳、邢澍、张澍、马福禄、安维峻等等,光耀史册,风流千古。历史名人资源丰富亦是甘肃旅游资源中的一大优势。
被誉为“飞天锦带串明珠”的兰州40公里黄河风情线,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大、文化底蕴深邃、美学价值厚重、风光瑰丽的大型滨河公园,把兰州这座位于我国版图几何中心、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都市装扮得分外妩媚迷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