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我省“十三五”时期现代中药产业协同创新体制的提案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的绿色运动认为人类应仿效绿色植物,取之于自然又回报自然,建立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在我国,绿色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90年代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实际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开始积极探索中国的“绿色”生存之路以及走向现代化的“绿色通道”。从绿色经济的实质和内涵来看,中药作为我国最具优势的产业,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具有先天优势。中药种植可为改良土壤、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中药产业化开发不仅会增强中医药的国际化竞争力,而且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材行业是我国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药材行业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中药材野生资源逐渐枯竭,家种中药材种植无序化大面积扩种,大量家种中药材供大于求,加之社会闲散资金投入,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伤农贱农,破坏了中药材行业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硫磺熏蒸、参杂使假等现象频频发生,中药材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于是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局面:大量中药材因为严重供过于求而滞销,与此同时,又有众多制药厂因采购不到符合质量标准的中药材而愁眉不展。同时,道地药材也存在着品种退化严重、“公害”问题较为普遍、加工规格无创新、缺乏“品牌”意识、生产带有盲目性等等严重问题。
二、建议:建立现代中药产业协同创新体制
1. 规范中药材产业链,保证中药材质量
整合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科教机构等多方面优势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中药产业协同创新体制,解决制约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健全中药材行业规范,加强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监督,打造精品中药材。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医药模式沿着“生物—心理—社会”轨迹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药材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防病治病方面,而是已开拓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药食两用这样更宽的领域。因此,中药材商品规格就应该适应这种需求变化,比如三七、当归、天麻、山药、黄芪、党参等品种均属药食两用的道地药材,人们已普遍食用。在加工的规格方面,就应该充分考虑食用方便的要求,可以加工成薄片,粉末等规格,这对拓展道地药材的需求空间十分有利。
2. 扶持道地药材,发展中药材优势区域的建设
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了中国药材总公司,对名贵紧缺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实行“统管”的政策,中央以下设一、二、三级批发机构,促进了中药商品的正常有序流通。目前,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一是要统筹规划、协调合作,国家要有计划地种植中药材,防止无序化盲目性大面积扩种,保证中药材种植稳定地可持续发展。确保道地药材生产能按照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稳定发展,克服市场经济“盲目性”的缺陷。二是要在道地药材产区组织类似于“药农协会”的组织,向他们提供产、销等有关情报信息。
甘肃是近年来中医药发展比较迅猛的省份之一,2015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在388万亩以上,产量预计可达100万吨。其中,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产量位居于全国前四。全省中药材优势区域集中在定西、陇南、甘南、天水、酒泉等市州的近30个县区,目前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品种近20种。其中,当归、党参、黄芪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45%,中药材生产呈现持续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了以定西、陇南为主的中药材加工、销售、仓储等集中区域。其中,岷县当归以其药用含量丰富,质量最佳、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2014年,岷归种植系统成功申报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药材种植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3. 发展中药材绿色产业,加快推动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和无公害规范种植
重视对优良品种的选育,建立道地中药材及药用资源的种质资源圃;制定相应规章,保证道地药材优先发展,限制道地药材异地引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分离、组织培养等现代科技成果已广泛地运用在生物领域,这对道地药材优良品种的培育无疑是条捷径;大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GAP标准是世界公认的农作物栽培标准,用GAP标准规范道地药材的培植,使其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际标准,对合格的道地药材颁发质量认证书,是道地药材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4. 加强康养产业园区建设,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打造一批中药材种植、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康体养身、人文生态的康养产业园。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将是康养产业发展的最大原动力。建议开展中医养生旅游双向培训——在中医养生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推广过程中,由于导游群体对中医药基础知识普遍比较匮乏,使游客对中医养生旅游的理解和体验度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中医养生旅游的认知和推广。同时,一些中医养生资源单位,旅游服务理念比较欠缺,也影响到游客的旅游满意度。联合旅行社、中医养生资源单位,共同进行双向培训,使从业人员既熟悉旅游业务,又了解中医药的复合型人才。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