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农合知晓率及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工作的提案
新农合制度是我国为解决农民就医问题而实施的政策,旨在保障农民能够享有基本的卫生服务。自实施以来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给广大农村居民带来了实惠。随着我国城乡迅速的发展,农村流动人口日益增多,新农合这个与农民利益紧密相关的民生制度面临诸多新情况,但总的来说,农民对新农合的知晓率是影响新农合发展的至关因素。国家卫计委将全力以赴推动新农合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把省内异地的就医及时结报作为重点,甘肃省也提出于2015年实现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这一目标。
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使宣传形式多样化
要提高农民的认知程度,让政策从颁布实施到具体效应价值充分体现就应当针对受众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宣传,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的相关宣传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应提倡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对村民一对一进行新农合制度的宣传解读,应该定点、定期宣传,并开展相关知识讲座。根据受众的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不能只停留在纸质文件的宣传上,形式应当多样,可以联合医院等职能部门定期下乡宣传,以“讲座”或“讨论”这些更容易让农民接受、理解的形式进行开展;可以在中国共青团委每年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响应送卫生下乡的号召,利用年轻的知识力量进行宣传,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更能利用专业所学在三下乡活动中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普及。
(二) 健全法制建设、强化管理体系与监督机制,设立民意向上反映渠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全面覆盖以后,要保证工作重点从快速推进转变为推动持续健康发展。一是需要专业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和保障,通过立法,赋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有的法律地位,避免因社会或领导人的主观因素对其实施产生影响;二是要提高监管水平与监督机制,强化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法制的角度保障新型农业合作医疗体制能够长效运行,真正扶持弱势群体。设置专门的民意向上反应渠道,设立专门人员反映群众意见,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上达,提供有效解决意见,促进政策的有效性、连续性。
(三)改善公共设施,提高医疗水平
为了有效地使新农合政策实施,应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方面,应当加大对公共医疗设施的投入,保证有能力解决普通、常见疾病的硬件条件;二是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对于服务于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及业务学习提高服务质量;三是要加强医德建设, 在国家大力扶持西部医疗卫生建设,加大对医学院校投入的同时,将医德建设融入到对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去,要从根本做起,在医学生中树立高尚医德的崇高追求,做到追本溯源,真正为人民服务。在分流诊疗政策下,首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情况直接决定着病人的就诊医院的去向,因此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提高医疗水平在患者病情一次诊断正确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增加农民在新农合报账中的参与权利
新农合报账中农民参与环节单一,对相关明细了解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新农合的知晓率,也间接影响着新农合制度的顺利实施。农民的参与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在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来增加农民的参与权利有较大的难度。各大医院应建立相关窗口对医保患者报账相关明细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农民对于新农合的知晓率,同时这也能够有效减少报销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