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公祭大典建设的提案
天水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历史上经过多次重修,是现存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人文始祖伏羲祭祀场所。自恢复公祭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天水市分三期对伏羲庙进行了保护维修。目前伏羲庙占地达到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已成为集伏羲祭祀、文物保护、文化研究、展览展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及全球华人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受多种条件的制约,现有的伏羲庙景区无论是在公祭场地、建设层次、人文环境等方面都还有很大欠缺,与伏羲肇启文明的伟大历史地位不相一致,与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中华人文始祖文化旅游胜地更不相一致。现有的公祭空间较小、规模不够、气势不足,既不利于天水乃至甘肃形象的推介展示,也不利于伏羲文化的弘扬和中华儿女共同精神家园的营造。为此,必须把加强中华伏羲公祭大典的软硬件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提升中华伏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展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特质的重大项目,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全力推进。为此建议:
1、加大投入,强化基础硬件建设。按照中华伏羲文化城总体规划,全力建好伏羲公祭园,包括羲皇大道建设、伏羲广场扩建、钟鼓楼修建、周边建筑改造和环境整治等。
2、完善与公祭场所相关的软件环境。在提升公祭场所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在伏羲广场设置永久性、标志性的伏羲女娲雕像,在地面上铺设伏羲八卦为主题的地标,通过回廊、浮雕、壁画等传统手段和现代声光电手段,对伏羲女娲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历代祭祀活动、各类历史遗留、最新研究成果等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展示,全面提升伏羲文化的认可度,进一步扩大伏羲文化的影响力。
3、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切实提高公祭影响力。通过现代传媒大力宣传伏羲文化的精神内含,共同见证中华始祖的精神家园。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