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议政

月协商座谈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协商议政 > 月协商座谈会

24号提案:关于提高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科技支撑能力的提案

关于提高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科技支撑能力的提案

  祁连山是我国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的发源地,是甘肃河西五市及内蒙古、青海等下游地区500多万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是阻挡库姆塔格、柴达木盆地、巴丹吉林和腾格里四大沙漠侵袭的天然屏障。通过多年的保护治理,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但是,由于矿产开发、小水电建设、旅游开发、草原超载、冰川消融等因素的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局部恶化问题依然严重。2015年9月,因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和水电设施建设活动明显,旅游设施未批先建等问题,环保部和国家林业局对张掖市人民政府、省林业厅和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要求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人类活动进行清理整治。
  要加快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贯彻环保部整改要求,从根本上解决祁连山面临的生态问题,亟待尽快推动《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落地实施,并积极争取国家在甘肃开展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生态补偿资源渠道和建立利益双方责权相配套政策框架的试点,推进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而这些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的实施除积极争取共享国家高清卫星遥感图片信息,提高祁连山监管能力、规范项目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整合地方科研资源,加强祁连山森林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的监测和重点领域科研,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为此,建议:
  1、完善生态监测系统,形成系统研究网络。在祁连山区设立东中西三个长期生态定位监测站和地质、水文、气候、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立河西平原地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网络。对祁连山生态系统实施长期、规范、系统的观测、监测;建设祁连山区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纳入政府专网,为党政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2、整合区域内科技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地方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研设施建设,尽快理顺现有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不断提升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科技支撑能力。鉴于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但目前仅为隶属于张掖市林业局管理的县级事业单位,其自身科研水平、服务能力与承担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对称,不利于水涵院作用的发挥和科研要求,建议将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升格,并将该机构并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科研项目,可与河西学院强强联合,实现学科专业优势互补,切实加强祁连山森林生态环境、水资源环境监测和研究工作。
  3、加强祁连山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科学研究。依托中科院寒旱所及地方科研力量,设立祁连山生态建设科技支撑项目专项基金,开展跨学科联合攻关,深入研究祁连山不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机理及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及冰川相互转化的水土气生过程及不同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结构优化调整技术,调整优化不同生态系统结构,增强水源涵养功能。特别是要加强针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流域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及矿产资源开发等生态补偿制度研究,力争国家在甘肃布局开展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制定、补偿框架设计、补偿渠道和方式等试点工作。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