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议政

月协商座谈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协商议政 > 月协商座谈会

36号提案:关于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模式的提案

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提案

  以有色、石化为主的资源、重化工业是我省的主导产业,其增加值占到全省的85%以上,这是我省的特色、基础和优势。虽然当下处于产能过剩期,但从长远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来看,我国的产能将呈输出和外溢状,要予以充分重视。在世界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甘肃经济必须同时转型升级,跟上世界经济发展步伐,以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为路径,以 “互联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和“新型功能材料化、循环化”为手段,开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互利合作”的新途径,促进重化工产业升级换代,强化甘肃的特色优势。
  未来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企业改革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化解过剩产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型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传统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促进传统产业振兴。具体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传统产业新的增长点。
  1.强化关键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永远是区域产业获取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源泉。技术创新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倍增的贡献,同时,自主创新以知识产权的形式推动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即区域网络的各个节点(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服务机构、政府等)在协同作用中结网而创新,并融入区域环境中而组成的系统,来推动产学研的合作,区域创新系统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首先甘肃应加快推进科技与教育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重点聚焦并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行选择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等新兴产业方向,建立由地方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投资机构共同参与的“创新合作组织”,着力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建立“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形成汇聚科教创新资源的协同创新合作载体。其次,甘肃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领域,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前沿,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术攻关,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2.加强科研机构建设。甘肃应鼓励省内龙头企业在境内或境外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或参与建设公共技术创新平台;鼓励重点企业普遍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或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中心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更多企业承建或参与国家级工程研究项目。
  3.深化技术标准工作。甘肃需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创新主体,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认证等形式实现市场价值体系。建立由企业引领或参与研制重大技术标准的长效机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专项,尽快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和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国家(行业)标准战略,建设新兴产业科技文化创新基地,建立新产品应用保险机制及政府补贴机制,培育拥有驰名商标、知名品牌、文化底蕴等的优势企业。
  二、开辟融资渠道,加大传统产业支持力度。
  1.创新科技金融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和私募债券,探索推进科技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发行机制。积极推动业务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高技术企业在境内上市,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同时,推动商业银行开设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部门,鼓励保险公司开设科技保险业务,成立科技担保公司。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推动各级城市设立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参股投资新兴产业创业企业。
  2.加大金融税收政策扶持。通过提高对企业授信额度、贷款贴息、产学研补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兴产业领域。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实施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投资和消费政策。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1.加快与国际发展平台对接。聚焦甘肃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引进新兴产业关键领域的重大项目,鼓励推动知名国外企业在甘肃设立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大力推进甘肃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在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多层次、多样式、多领域项目合作。同时,积极稳妥地建立境外发展基地,利用境外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开拓产业发展空间。推进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搭建新兴产业集成“走出去”的发展平台。
  2.培育国际化企业。支持有经济实力、技术成熟、市场需求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到目标市场所在地建设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生产中心、加工组装中心或工业园区。积极引导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走向国际,开展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从体制和政策入手,提升创新体系运行质量。
  1.确保科技研发投入的强度目标实现。甘肃高技术创新体系处于“投入低、产出低、价值低”的运行状态,国际研究表明,R&D投入强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保持较高水平。由于创新效率和成果转化水平的提升是个缓慢过程,因此,需要长期的政策鼓励和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以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和营造创新的制度环境。
  2.加强功能性政策对创新环节的有效引导。当前,亟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创新环节的功能性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政府而言,应着力为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维护公平竞争,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补贴等政策应该是用于基础性的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人力资本投资等。政府还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教育补贴,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努力做好区域规划,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聚集人才等综合服务方面的工作,强化政府的指导作用,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区域创新的软环境,推动创新,形成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看得见的手”。
  五、加快企业改革,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活力。一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安排,抓紧对困难工业企业摸底调查,利用好国家政策,通过关停并转、剥离重组等方式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有效破解“输血”机制,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二是以国企改革为先导,将省属国企改革与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以资产、技术、品牌等为纽带,引进战略投资,整合重组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体制机制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六、坚持双轮驱动机制,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1.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度,以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为核心,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推动甘肃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甘肃要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成套装备开发,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有色、石油化工、建材、电力、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同时,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传统产业急需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制开发,解决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占领产业竞争的技术制高点。
  2.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以产业技术引导企业按市场需求改造传统产品,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应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是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政府需要推动实施一批有广泛带动效应的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完善促进传统产业中的高技术发展。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