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宁县宫河镇南堡小学,无论是严寒酷署,还是刮风下雨,总会看到一位残疾女教师,拄着双拐,艰难地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她用残疾的身躯为孩子们擎起了一片蓝天,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爱。她,就是县政协委员、“自强模范”彭晓云。
1967年,彭晓云出生在四面环山、偏僻闭塞的正宁县宫河镇彭家川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姐妹5个,她排行老二。5岁时,因患小儿麻痹,右腿落下残疾,从此,拐杖便伴她走在艰难的人生路上。
尽管身有残疾,但彭晓云以她坚韧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刻苦地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就在其他同学踌躇满志地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她却因身体原因,走出了校门,回家务农。在她回到家里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她高中的化学老师孟元贞帮助了她。孟老师拿出500元,加上她父母借来的300元,托人从西安购回打字机和油印机,帮她在县医院偏僻的角落找了一间四面透风、屋顶漏雨的旧房,办起了打印部。后来,正宁一中教师高文渊和校长梁智慧又为她在一中安排了房子,让她为学校打印材料。
在一中打字的那段时间,彭晓云结识了许多有知识的老师和同学,她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又一次燃起了上大学的梦想。于是在打字之余,她又重操书本,刻苦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彭晓云以高出高考录取分数线50分的好成绩被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因为校方减免所有学杂费,再加上朋友们的鼎力相助,晓云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从此,生活为她开启了一扇通向坦途的大门,她迈向了新的人生历程。
1994年彭晓云学成归来,在当时县残联理事长张文辑、县政府蒋占全县长的关怀和大力帮助下,县上破格录用了她,她被分配到宫河镇北堡小学任教。
初入学校,她发现北堡小学校舍简陋,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生整体素质差。走上讲台,望着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教给孩子们。从此,她吃住在学校,把满腔的热情全部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
学生基本功底太差,她就从拼音、识字开始,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她平时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无论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是做人的细节,都非常注意。她以自己的言行感染着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她教的学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她带的毕业班从原来的差班一下子成为全校的模范班级,受到校领导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1998年,她班里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家境困难,家长几次想让学生退学,彭晓云毫不迟疑地帮这个学生垫交了3年的学费,还经常给他买学习用品。这个学生在她的无私帮助下最后终于在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榆林子镇育林中学,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他还经常写信给晓云汇报他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北堡任教5年来,彭晓云每年都带毕业班,她所教的每一届学生都在毕业汇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她因此多次受到县政府、镇政府及镇教委的表彰奖励。
2000年8月,彭晓云调到南堡小学任教。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环境变了,但她工作的劲头未减,比以前更加认真。
就这样,毕业班带了一届又一届,学生送走一茬又一茬,她教过的学生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已参加工作,但她还在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2年至2004年,彭晓云所带的语文成绩及班级总分在全镇统考中连续3年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2004年下半年,她获得了县级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同年冬天她又获得了正宁县残疾人自强不息模范的光荣称号。
由于彭晓云突出的工作成绩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2003年4月,她成为县政协委员。她积极参政议政,履行职责,为了写好提案,反映民情,走访了许多机关、单位,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2004年,她跑遍了14所中小学校,了解各学校的师资分配情况,且做了详细记录,同时还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了调研,撰写的《关于农村小学师资分配不公的提案》,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反映的问题当年就得到了解决。去年她又着手调查基层小学新课改教师的培训情况,深入到周边学校详细查询,写出了《关于加强新课改知识培训的提案》,受到县教体局的高度重视,提案落实后,全县新课改步伐迈进了一大步。
如今,彭晓云仍旧在学校里教书,用母亲般的挚爱和关怀呵护着她所教的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当提起今后的打算时,彭晓云这样说道:“为了能使孩子们将来有出息,我准备教一辈子书,尽一份我应尽的义务。”
彭晓云以她的自信和坚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她带给孩子们的是美丽。同时,她也拥有着最美丽的人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