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一举多得 变废为宝 着力发展西北地区非耕地高效生态农业

一举多得 变废为宝 着力发展西北地区非耕地高效生态农业

2013年第11期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甘肃省委主委张世珍反映,非耕地高效生态农业是以设施农业、生态林果业为主要业态、以高效利用沙漠、沙缘区戈壁、荒漠化土地等非耕地及光热资源为特征的生产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沙产业理论以来,非耕地高效设施农业在甘肃、内蒙、新疆和宁夏等地先后探索实践,一度成为部分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设施农业技术和低成本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把沙漠、荒漠治理和发展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在非耕地上积极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使原本不适宜耕作的土地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甘肃省酒泉市开展的“设施非耕地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建成6个非耕地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推广盐碱、砂石地温室蔬菜过万亩,亩纯效益达万元以上。再如,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宁夏紫荆花纸业等企业成功利用沙柳、柠条等沙生灌木发展造纸业,特别是紫荆花纸业利用沙柳批量生产标准生活用纸,依托林纸一体化发展高附加值的沙化治理接续产业,建立起“防沙治沙-种植沙柳-农民增收-制浆造纸-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链条,开创了沙漠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路子。
  然而,非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表现在非耕地的合理、高效利用缺乏基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基础配套的发展布局和规划,针对性的财政投入、补贴等优惠、引导政策不足,相关综合、集成性非耕地栽培技术的研发、攻关未系统组织开展,加之部分示范区存在的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技术指导、支撑不足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非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更难达成发展高效农业和实现生态治理的合理统筹。
  他反映,我国非耕地资源丰富,其中沙漠、戈壁等荒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7,尤其是西北地区沙漠、沙化土地、戈壁滩、盐碱地等非耕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可利用农业资源优势明显。面对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沙漠化治理生态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在这些地区科学开发非耕地资源,合理发展非耕地高效生态农林业意义重大。首先,发展非耕地高效农业,以耕压沙,以垦固沙,可以有效推动沙化、荒漠化治理,有利于实现生态治理与高效农业相协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其次,可以有效增加我国农业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率,有利于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与坚守耕地保有量18亿亩红线的矛盾;再次,利用非耕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可避免果菜等经济作物与粮争地,并有利于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为此,他建议:
  一、强化引导协调,制定非耕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组织编制西北地区非耕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立足我国西北生态脆弱的现实、生态屏障的定位,统筹生态治理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制定促进非耕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投入、补贴、生态治理区经营、使用确权等政策,解决非耕地资源利用中设施配套、技术集成、研发、土壤改良等投入和技术支撑不足的瓶颈约束。在西北等重点生态治理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支持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合作组织。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减免政策、信贷支持、造林资金补助、生态补偿等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非耕地设施农业生产园区,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非耕地高效生态农业。
  二、加强技术研发,解决非耕地高效利用的共性、关键技术及集成配套。设立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地方相关院所,围绕节水、基质、设施、加工等关键技术和集成展开系统研发,实施非耕地生态农业开发及其产品工业化利用科技工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培植科技示范推广队伍。
  三、注重培植管理,扶持非耕地生态农业品牌和骨干企业。推行市场准入,严格质量和品牌管控,建立健全无公害标准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实现优质优价。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志使用为基础,大力培育具有市场前景的名优品牌。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参与、推动非耕地高效生态农业的有序发展。 (2013年2月,被全国政协采用)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